温铁军:制度成本转嫁是贫困根本原因(4)

温铁军:制度成本转嫁是贫困根本原因(4)

中国首先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原住民国家——没有被外来殖民者彻底统治和改造过。

例如,美国原住民现在是5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不到2%。因此美国是一个外来殖民者形成的国家。今天世界上很多先进国家,特别是从农业角度来说,大农场农业被当成先进的模式,但 几乎没有哪个大农场国家不是通过殖民地形成的。而整个亚洲,基本上属于原著民文化,我们亚洲从口太多,作为原住民,没有来得及在西方大规模推进的殖民化中间被大幅度减少,因为离宗主国太远、他们过不来。中国就成了原住民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在世界上跑了四五十个国家去做调查研究,总相信眼见为实,一定要到现场。做这种研究会发现像中国这种原住民人口大国,所充满的矛盾并非当代形成的,而是历史延续而成的。

其次,中国是世界上小资人口最多的国家。至今亦然。马克思和毛泽东都否认小资社会能够建立社会主义,当代学者中只有崔之元提出“小资社会主义”论述。

1949年,历经三次土地革命战争,又叫独立战争(civil war),中国建立了一个什么国家?要先看战争打的目的是什么?几千年历史上农民的诉求——耕者有其田——政府给占人口88%的农民按人平均分了地,农民成了过度分散的小土地所有者——而不是一个具有自觉性的阶级。政府进入工业化所遇到最大的挑战,首先是与小土地所有者之间的交易费用过高。诺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说,当交易对象大到一定量的时候,交易无法进行,因为交易成本过高。

这个国家建立了新的政权,要按照侵略者的国家那样搞工业化才能维护主权,因为他是工业化生产出船坚炮利来打我们,所以我们也要搞工业化。对!但同时又把地全分了,农业资源变成小农所有,政府跟小农怎么交易?于是,政府推进集体化。

如果政府跟小农说,大家要搞私有化经济,我们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这套宣传符合今天西方意识形态,但难道能靠这些说法动员小农加入集体化吗?当然不能。事实上,政府只能用集体化来解决从农业提取剩余遭遇的小农经济高度分散的矛盾。而集体化这个阶段用什么来宣传?当然就要有一套关于集体的宣传。从国家工业化的角度看,工业化要和乡村交换,可面对四亿农民怎么交换呢?没法交易,就先搞初级合作社。但初级社只是农产品与城市的一般消费品交换。接着,当城市接受的苏联大工业出了产品--拖拉机生产线生产的是50马力拖拉机,这些东西怎么和一般的初级社交换?哪个20户农民的小社能用得起履带拖拉机?大规模生产拖拉机的年份是1955年,批量生产没有农民要买,就得露天放着,也不能摞起来。那不就意味着浪费嘛。各个工业部门纷纷向中央建议搞高级社,只有以乡为单位建设拖拉机站才有可能接受拖拉机。于是1956年,中央提出农业现代化,真正内涵是什么?是集体化加机械化——没有以乡单位建立高级社,实行规模经营,就没有中国机械工业的出路。这就是中国最早提出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背景。

要以乡为单位建立高级社,就要把乡范围的几万亩土地变成规模经营。这样就可以在乡这一级建立拖拉机站,再加上农机修造船和其他配套工业的需求,就实现了工农两大部类的交换。所以农业集体化本质上是服务于工业化早期的原始积累,服务于工农两大部类交换的要求,这应该是个很平和的解释,没有对错好坏。只是这么一个经济过程。要还是不要,要说不要,那就拖拉机工厂关门。而拖拉机工厂也是可以生产T50坦克的生产线,那坦克要不要?要不要建立现代国防?这就是个战略选择了。

农业集体化可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和平主义者可以说,干嘛要坦克,全部筑剑为犁、化坦克为拖拉机。但那时候的麻烦在于周边都是敌对势力,不仅得要坦克,而且恐怕得把坦克的 部分成本打到拖拉机里头去。那这拖拉机一定是高价的,怎么让农民接受呢?各位要是有兴趣,可以看一看薄一波在80年代写的《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回顾》,比较详细地讲了当年的决 策过程。他说:要搞工业化就得让一部分人做出牺牲,那到底怎么办呢?中央反复讨论,认为只能让农民做出牺牲。所谓农民做出牺牲,主要从这个农业集体化开始。可见,集体化并非农业 自身的错误,而是服务于工业原始积累建立起来的,是有利于工业化提取农业剩余的组织。那么,集体化在农业上的不经济,也是国家为了工业而大量提取剩余造成的。后来有很多人做学术 研究,认为集体化的不经济是因为缺乏激励,很好,这些研究都有价值,但大都没有注意,这不是集体化自身的问题。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