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营养还是饥饿? 160亿营养改善计划存疑

解决营养还是饥饿? 160亿营养改善计划存疑

核心提示:免费午餐

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下称《计划》)开始实施,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转眼一年过去,近日因湖南省湘西凤凰县支教大学生曝光餐值不足,而备受质疑。此前“3元补助”被诸多媒体称为“营养午餐”,湖南省教育厅及全国学生营养办有关负责人回应“营养改善计划”是“做加法”的过程,并非代替午餐。

不过,该回应似乎并未平息争议,“国家应该统计一份全国农村贫困地区无午餐学校的数据,弄清是该先解决营养问题,还是饥饿问题。”湖北一县教育局官员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其进一步指出地方实施该计划,多会选择“牛奶+面包”的加餐模式,是不单省钱又能从招标中获利的方式,而非需要厨房等配套资金的午餐。他建议国家应尽快完善《计划》实施细则,减少可钻空子。

缺午餐的贫困县

长期关注营养改善计划的长沙志愿者唐立鹏介绍,凤凰等一些地区农村学生多一日两餐,中午自带土豆,或饿肚子。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包括凤凰县在内的湖南37个“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中,有32个县采用“牛奶+X”的企业供餐模式,代替午餐。

事实上,没有正午餐的学校,在中西部地区则较为普遍存在。湖北省鹤峰县高原小学,9岁的彭少莲在2011年10月曾告诉本报记者,她每天的午饭是靠“辣条”和红薯。

不仅如此,当时鹤峰县针对全县43所农村小学,做了一个午餐摸底调查“鹤峰98%以上农村学校没有午餐,只有县城中心学校才有。”鹤峰县教育局一位李姓负责人透露。

四川大凉山区的志愿者方丹告诉本报记者,大凉山区17个县市5000多所学校,学校有食堂能够做午餐的学校约占40%,“在凉山,早上在路边随便叫住一个小孩,打开书包,背的都是土豆。”去年多次去凉山探访的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肖隆君说。

此前5月18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联合发布《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2》显示,47.6%的农村学生每天只有两餐。

“牛奶喝不饱,我们该先为孩子提供午餐,肚子搞饱了,营养肯定没问题。”湖北鹤峰县教育局副局长许存鹤告诉本报记者。

160亿的“营养加餐”

凤凰县牛奶面包事件后,全国学生营养办有关负责人公开回应称,“营养改善计划是”做加法“的过程,而并非午餐。

这一回应似乎并未平息舆论。根据《计划》实施细则,学校应以完整的午餐为主,无法提供午餐的学校可以选择加餐或课间餐,供餐食谱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自行搭配。

10月中旬,记者走访过湖北浠水县团陂镇十三小学、宣恩县的黄泥塘小学,两学校3元营养午餐均以“牛奶”为主,“牛奶”即是带有“草莓味”等含乳制品,200ml小瓶包装。

“供餐形式,包括食堂供餐和企业供餐,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地方政府多会选择花钱最少的方式。”鄂西某县教育局官员透露,“企业供餐中的招标环节,就不用多说了。”此次凤凰县的午餐事件,质疑声也集中在企业供餐的招标环节。

去年12月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习培训会议在武汉召开,参会的鹤峰县教育局副局长许存鹤告诉记者,他们重点讨论了资金监管和食品安全问题,教育部官员还以浙江某地学校食堂出现资金问题作为教训,给大家上课。

鹤峰县教育局另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先解决饥饿问题,还是营养加餐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地方政府的决心。按照实施细则,地方政府负责学校食堂建设及饮水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再有钱也会觉得自己没钱。关键是看是否重视。”肖隆君说,“要让3块钱变成饭,地方政府要出力。”

肖也说,他发现教育部对逐步实现正餐食堂供餐,也有了明显要求。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