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好宣讲是如何炼成的?

一场好宣讲是如何炼成的?

(北晨网10月21日报道)500多支百姓宣讲团,数以万计的百姓宣讲员;他们走进高校、走进人民大会堂……所到之处,掌声、泪水、笑声不断。四年来,普通百姓用自己的视角、语言讲述生活中的爱与关怀,诉说百姓与党的血肉联系。为什么他们的宣讲群众喜闻乐见?一场好的宣讲报告会如何炼成?近日,记者走进幕后,为您揭秘百姓宣讲“背后的故事”。

挖线索:主动寻找选出精华

生动感人的百姓故事线索从何而来?市委讲师团负责组织线索收集和撰稿的赵孟轶告诉记者,面对报上来的线索,工作人员往往要抽丝剥茧,选出最精华的部分。“有时一大篇材料里只有一句话是亮点,我们要就这句话再深入地挖掘。”再就是自己找线索,“利比亚战乱期间,北京建工集团利比亚项目部党委书记夏书仁带领着2800多名工人和农民工兄弟,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全力帮助下,一个不少安全返回祖国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这个线索就是我们自己挖掘的,主动找到了建工集团”。

赵孟轶说,撰稿人基本都是媒体从业者,有着丰富的采写经验。写的都是老百姓的真人真事,用的也都是采访中老百姓的大白话。初稿完成后,稿件还要反复修改,有的改了十几遍。

磨细节:推敲文案造就精品

宣讲团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房山区法院女法官厉莉突破医学禁区,两次为素昧平生的上海小女孩桑桑捐献造血干细胞。然而大家并不知道,这个感彻天地的故事差点无缘与大家相闻。

当时的情况是:经过5天培训,厉莉马上就要开讲了,然而就在距离首场报告会只有2天时,她却突然提出要退出百姓宣讲团。原来,每当厉莉讲到她第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是沒能留住小桑桑生命时,总是情绪失控、泣不成声、哽咽着再也讲不下去。“我不愿再提起这件事儿,我努力地想忘掉它,因为那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市委讲师团的领导听完厉莉的话,沉思了一会儿说:“让我帮你改一改宣讲词吧。”两天后,厉莉如期登上了首场报告会的讲台,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她的宣讲词里多了这样一句话:“从此我们两个人的路要由一个人来走,两个人生命的价值将由一个人去追求!”就是这句话,让厉莉有了信心和勇气,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练功力:封闭训练“化茧成蝶”

台上,宣讲员嗓门儿洪亮、慷慨激昂。很多观众纳闷,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咋讲得这么声情并茂?他们不知道,这台上的“八分钟”凝聚着台下不少人的“功力”。市委讲师团的尹佳慧专门负责带宣讲员培训,她告诉记者,首先宣讲团的培训老师都绝对“专业”,其中不乏北京人艺退休的老演员。接下来,宣讲员将接受5天的 “封闭式训练”。

市委讲师团领导用形象的比喻来引导宣讲员,“百姓宣讲要学习蝴蝶飞舞的艺术,轻松自然,不要有一点表演的痕迹;同时要起伏有致,像蝴蝶的翅膀上下飞舞很有韵律。”一时“化茧成蝶”成为宣讲员们的“口头禅”。

台下揭秘

培训师:“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瞧那站姿、看那手势、听那饱满的情感……谁能想到这些宣讲员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医生、法官、大学生、村民、战士、公共文明引导员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我们有一个宣讲培训辅导人才库,所有辅导老师风格不一,有的大气、有的婉转,但他们都很专业,一般都是文工团、剧院退休的老演员”。

北京人艺退休的王大年,从2009年百姓宣讲团初建,就担任百姓宣讲员的辅导工作,很多大家印象深刻的宣讲员都是从他那儿“出徒”的。其实,最初面对着毫无基础的百姓宣讲员,他也犯难:“我是搞表演的,但话剧表演运用到这上肯定不行,太夸张做作,老百姓觉得假,不信。宣讲的风格要朴实。”

有时候,王大年像导演给演员讲戏一样,用谈心或一问一答的方式启发宣讲员,更深一步挖掘稿子里渗透的真情实感。“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儿,要还原他们最真实的状态,只有自己感动了,他们才能去感动别人,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稿子背熟了,如果台下有媒体照相、观众手机突然响等情况怎么办?这些很容易让宣讲员走神甚至忘词儿。对此,王大年还专门对百姓宣讲员进行了抗干扰训练。对于形体上的训练,王大年也不放松,“上台要有气场,目视前方、腰绷直、腿有力量。不要怕观众,要征服观众!”

宣讲员:下苦功,说梦话都在背稿

记者曾听过多场百姓宣讲,有时看到身边的观众用纸巾擦着泛红的眼圈,绝大多数是听到大家的热烈掌声与笑声,偶尔也听到前后排的观众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这十分钟的讲稿,他们怎么背出来的!”

“我们私底下常开玩笑,说宣讲员已经达到‘人稿合一’的境界了”。尹佳慧说,玩笑归玩笑,宣讲员能流利地讲故事自然有原因。“首先故事都是老百姓亲身经历的事儿,不是空泛的理论,自然不难记。再说,用的也都是老百姓自己的语言,是大白话,不是文绉绉的书面用语”。尹佳慧说,宣讲员并不完全照本宣科、一字不差,有时候忘了,就用自己的话接着把故事顺下去了。

尹佳慧告诉记者,有位宣讲员大姐年龄不小了、文化程度也不高。在封闭训练时,大姐听到其他宣讲员的故事好,深受感动。看到别人讲得好,也有点着急。她自己暗下决心,非常用功。晚上怕打扰同屋宣讲员休息,竟偷偷地躲在卫生间练习。后来同屋的说,晚上听到大姐说梦话,仔细一听,竟然都是宣讲稿。现在,这位大姐已经讲得非常出色了 。“还有位宣讲员,说实话,当初真是嘴不灵。别人参加了一期培训班,他参加了四期。但这位宣讲员肯下苦功,也热爱宣讲,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已经成为宣讲员中的佼佼者了。”

“2009年刚开始宣讲,一上台,灯光一打,摄像机在我眼前,我真蒙了,一碰话筒就哆嗦,哪见过那样的场面。现在连市里、带区里我宣讲的次数不下70次,早就克服了紧张的心理。”门头沟区城子兴民社区外来务工人员高树义告诉记者,现在是台下观众越多,他情绪越饱满,越有激情。尹佳慧说,的确有不少宣讲员爱上了宣讲,“有一位宣讲员是个科研人员,以前性格特内向。”参加宣讲后,这位宣讲员后来明显开朗幽默了,在人民大会堂那次讲得也特别好,完全不怯场。“听说现在有点话痨了。”尹佳慧笑着说。

对话

“群众参与宣讲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四年前,百姓宣讲刚刚开始的时候,李爱民就开始参与组织工作。四年来,他感受颇深。

“百姓宣讲的规模越来越大了。2009年的时候,我们只有6个团,每个团10个人。今年,我们的团达到了500个,以前是市里统一组团,今年是各个区县、乡镇街道、各单位成立了自己的宣讲团。”时任百姓宣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李爱民介绍说,“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百姓宣讲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比如城管大队以前确实会受到公众的误解,通过宣讲,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以‘讲故事’的形式,而不是说教的形式,观众不会有抵触,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李爱民说,近年来,百姓宣讲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吸引了许多中央企业参加。“今年我们的宣讲员中多了外国人,是朝阳区的一位美籍华人。”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