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习近平担任报告起草组组长,施芝鸿是重要参与者。...[详细]
今日要闻
今日人物

颜晓峰:十八大报告有四个层面的重大意义

颜晓峰认为,十八大报告是回顾成就、总结经验的报告,是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报告,是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报告,是制定蓝图、引领未来的报告,是凝聚力量、增强信心的报告。报告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详细]

今日人物

朱之鑫:描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党的十八大认真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详细]

今日要闻
今日人物

杨洁篪:摒弃“零和”概念和冷战思维

我们同一些国家在一些岛礁的归属和海域的划分方面存在分歧。我这里指的是南海的南沙群岛的某些岛礁和海域的划分。我们认为应该通过谈判磋商来妥善处理和解决。在解决之前,应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是我们一贯的主张。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不能低估,我们将坚定地维护领土主权。...[详细]

今日人物

郭树清:经济很好为什么股市不好?

针对市场上“经济很好为什么股市不好”的疑问,郭树清表示,因为我们的市场不成熟,除了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之外,股市波动也太剧烈。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有很多不可逾越的问题,比如投资者结构、投资理念等,但是这些问题通过努力都可以得到解决。...[详细]

今日要闻
今日人物

肖建春:不能拿老百姓的事业去锻炼干部

能不能把老百姓的事情干好,关键要看老百姓的拥护率,看他的政绩、能力,是否从事过这些经历。不能用老百姓的生命,不能拿老百姓的发展,尤其不能拿老百姓的事业去锻炼干部。有行的不用,专找不行的去锻炼。造成的损失、造成的危害是无法弥补的。...[详细]

今日要闻
今日人物

周生贤:重大项目都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

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通往“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必须在思路上创新,一是源头控制,二是综合治理,三是预防为主。环保新道路的指导思想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具体内涵是,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根本要求是,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融合...[详细]

今日要闻
今日人物

裘援平:清醒认识中国国际影响力

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相当程度上是同人的素质相关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经营过程中,要坚持互利共赢,避免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互利共赢是我们的企业和相关部门在对外发展和拓展国家利益时要信守的一个根本原则。”...[详细]


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新提法、新亮点引发广泛关注。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

  •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 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
媒体时评more>>
代表声音more>>
    • 网络问政现在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网络理政’,起到打理政务的作用。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通畅地沟通民众和政府...

      罗强

    • 我们要尊重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更要对观众的眼睛、耳朵和心灵高度负责,让真正好的作品作用于这个民族和社会。...

      陈彦

    •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是社...

      向春玲

百姓声音more>>
    • 民主不光是要党内民主,我个人认为也要听听党外公民的心声,看非党员对以后的发展有何建议,再经过党内外认真调研,...[详细]
    • 提案制的推行固然重要,但当前的中国,最关键的不是制度有多不完善,而恰恰是在落实制度的过程中变味了。所以我个人...[详细]
    • 会风体现作风,作风影响党风。讲短话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之一。毛泽东同志曾说:“讲话、演讲、写文章,都应简明扼要...[详细]

徐文华:平常是真 实在为美

“春扫炮皮夏推水,秋收落叶冬清雪。”在天津市河北区大街小巷,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能看到环卫工徐文华忙碌的身影。...

近十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的民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重要性从来象今天这样突出,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家园的概念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引人关注,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详细]

  • 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思考。...[详细]

  • 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思考。...[详细]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部署“文化兴国”战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这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历史贡献。这条道路的丰富内涵,体现在全会确立的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中,体现在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中。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详细]


  • GDP:改善民生,淡化GDP目标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对比,此次没有提到GDP增速问题,而侧重于结构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对于经济增速的目标则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详细]


  • 政改:积极稳妥推进整改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详细]


  • 两岸关系:把握和平发展主题

    “十二五”规划将惠及台湾多个产业,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与提升也有望获得新契机。海峡彼岸的台湾地区希望借此机会“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占“十二五”商机。但“十二五”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不少在大陆从事化工行业面临转型挑战。...[详细]


  • 消费:扩大内需,加强农村建设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详细]

一五计划(1953-1957)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计划(1958-1962)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将15年的赶超英美战略变成10年,在“大跃进”的高潮阶段,毛泽东兴奋地将其降到7年,之后又降到2至3年。
三五计划(1966-1970)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四五计划(1971-1975)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狠抓钢铁、军工,大力发展新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五五计划(1976-1980)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
六五计划(1981-1985)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要分两步走。
七五计划(1986-1990)力争在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八五计划(1991-1995)“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九五计划(1996-2000)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计划(2001-2005)让民众感受“更宽裕的小康”。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民主选举]探索选举制度

    2007年举行的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强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详细]

  • [民主决策]积极推进党内民主

    十七大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论断,这在中共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是首次出现。蔡霞认为,这标志着党内运转机制从高度集中向民主化转变的开端,其重要意义不可小视。十七大后,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进展引人注目,包括: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为全面推行这项...[详细]

  • [民主管理]创新制度建设

    党内民主建设要有领导、有计划地在制度的轨道上进行,民主建设、制度创新要在党规党纪的轨道上有序进行。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积极稳妥地推进,不搞“文革”时期的“大民主”。同时,既要有魄力,又要循序渐进,不搞一哄而起的“大呼隆”。要先试点,总结经验、逐步...[详细]

  • [民主监督]推进党内民主监督

    “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详细]

  • 金融改革

    农村金融问题一直被视为中国金融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1978年开始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复杂的政策演变,但始终保持着自上而下、...[详细]

  • 土地改革

    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详细]

  • 户籍改革

    二元户籍制把市场人为地分割成两个部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户籍改革的关键在于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而城乡二元制改革的关键又在于让土地承包的...[详细]

  • 惠农举措

    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调...[详细]

2007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