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炳轩: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与自信

吉炳轩: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与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明确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通篇贯穿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深刻领会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阐述、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前途自信。

我们的自信来自于哪里?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自信于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长期历史经验中深刻总结出来的正确道路。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一次次奋起抗争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找到了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找到了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社会力量,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受了无数严峻考验和严重曲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失时机地推进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探索上,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八大文献等重要文件,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是我们党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在实践探索上,我们不仅在严酷的外部环境下迅速荡涤了旧中国留下的污泥浊水,医治好满目疮痍的战争创伤,打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而且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些成功探索,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但走过的道路也十分坎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及其“左”的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正是在对长期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特别是吸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我们党才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不断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是从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实际开始的。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再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情况,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在这一基本国情之上建设社会主义必然是长期的历史任务。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展开,我们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实际来制订规划。”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含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任何时期都不能离开这个实际、超越这个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特征、发展进程、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基本纲领的系统论述,全面拓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正是在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始终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并以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为总依据,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我们党才成功开创、坚持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已经被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充分证明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乘风破浪、开拓创新,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国经济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经济保持年均9.8%的快速增长,远高于世界经济3.3%的增速,国民生产总值达47.1万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5300美元,比1978年增长近20倍,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21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6977元,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5亿。我们顺利实施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不断完善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神州大地焕然一新。我们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极大调动和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大大积聚和释放了全社会的发展能量。我们成功进行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变革,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各方面的制度体制,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我们党实现了从领导革命的党到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党的历史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民主,党的执政能力更加增强、提高,党的胸襟和眼光更加开阔、深邃,成为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发展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经受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严重政治风波以及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峻考验,战胜了来自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展示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强大力量。我们国家彻底改变了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变成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快步走向繁荣、富裕、强大的国家,展现了崭新的形象,散发出无穷魅力。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黑龙江的经济总量由不足200亿元突破1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60多亿元增至1600多亿元,粮食总产量由300多亿斤增至1114.1亿斤,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742元提高到去年的15696元、增长20多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98元提高到7591元、增长18倍。我们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喜人局面。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带来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自信于我们的理论是科学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植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发端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丰富于世纪之交的严峻考验之中,深化于世情国情深刻变革之际。从最初道路认定到理论定位,从形成体系到高举旗帜,显示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逐渐深入,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创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国内外政治风波和经济风险等种种严峻考验,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发展创新,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改革发展实践中,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深刻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广大人民的新要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上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的世界大势和我国的发展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用新的思想观点进一步回答和丰富发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提出全党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五位一体”统筹协调推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比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思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思想,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思想,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强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强调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根据我国国情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实践成果,都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艰辛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包括毛泽东同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能创新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胜利。

三、自信于我们的制度是优越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国情所决定的。中国近代史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制度设计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上,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整套制度体系,是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的。不同层面的制度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构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不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性质,也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机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各级人大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因而既能普遍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又能有效支持和监督各级国家机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实现了广泛的民主参与,又有利于集中统一、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既健全了民主制度,又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各民族无论大小都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益,从而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由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构成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下,在城乡基层单位和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直接和最具体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但为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确保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各民族大团结,确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确保国家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也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都能够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这些制度,人民可以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表达各种意愿、反映利益诉求。这些制度通过各种制度设计使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这些制度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蕴藏于人民之中的创造潜能。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地区、各民族、各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在长期实践中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进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有效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了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科学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促进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构建,为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价值取向。为了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强调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同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都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强调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坚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在强调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坚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各种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把效率与公平、生产与分配、先富与共富有机统一起来,既着力克服平均主义的弊端,又努力遏制两极分化的趋向,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强调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确保必要的集中统一,保证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这种制度优势有利于中央政令统一、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这一制度优势,能够把各种经济政治社会资源迅速调动起来,有效应对各种重大事件,完成各项重大任务。近年来,我国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青海玉树严重地震灾害、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多次载人航天包括最近的神舟九号飞行任务顺利完成,生动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力量。特别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展开了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中央、地方和军队全力以赴帮助灾后重建,受灾地区面貌焕然一新,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兼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国家统一与保证各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相结合,使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保证了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社会、文化等各项具体制度,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我们的制度是优越的,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这一制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四、自信于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是我们党开辟出的一条让人民摆脱贫穷、告别落后,让民族走向富强、走向繁荣的光明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前景。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将胜利实现。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在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过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之日起,社会主义就在历经曲折和艰辛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取得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应该说,在16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保证人民的政治平等和当家作主,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解决贫富悬殊,建设先进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一些西方学者迫不及待地宣告社会主义“历史的终结”,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全面战胜了其他社会制度。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旺盛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在发展、在前进,仍在取得节节胜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道路上的曲折,表明的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反而进一步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虽然资本主义在不断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但却始终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私有制,资本还在进一步集中、垄断。美国资产10亿元以上的公司,其资产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1960年为23%,1990年为71.2%;它们所获得的利润在美国企业的整个利润额中所占比重1960年为38%,1990年为73.2%。资本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到大资本家手里,必然加深它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根源于这个基本矛盾的资本周期性经济危机也还会时常发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充分说明,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无论资产阶级政党、政权奉行什么新自由主义、国家干预主义,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自身的弊端。虽然资本主义用高工资、高福利政策来缓解劳资关系和贫富之间的差距,但却从不解决也不可能解决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这一根本问题,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必将日益突出。美国的剩余价值率在1909年为10%,1987年为365%。2010年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拿走了将近25%的国民收入,控制着40%的财富。随着社会贫富分化不断拉大,近年来欧美多国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以“白领”工人为主体的罢工和游行示威活动。在2010年,希腊连续爆发了九次大罢工,意大利100多万人举行大罢工,法国350万人举行大罢工等。在2011年,美国和英国爆发了“占领华尔街”、“占领华盛顿”、“占领伦敦”等新型抗议活动,英国约200万人举行大罢工。频繁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活动表明,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端是无法克服的,这样的矛盾和斗争会持续下去。尽管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国政府也在想尽办法缓解这些矛盾,作出一些利益让步,但根本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此外,南北矛盾日益激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在加深。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曲折的发展之路,我们对此坚信不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遭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巨大挫折以后,世界上许多进步力量在总结教训和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继续坚定地进行着迈向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的探索。其中,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为典型,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创造力和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但不是固守着已经被实践证明不适应时代、不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而是在制度层面上结合本国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同时又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机制,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充分体现了对我们所处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充分体现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清醒认识。正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本点,我们党才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实践主题,也赋予了不同发展任务。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后半个世纪至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战争与革命时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开展阶级斗争、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心内容。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发展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其它任务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兴起了一场以增强综合国力为目标的改革调整浪潮,这股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影响程度之深刻、持续时间之长久,都是前所未有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也深深地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对此带来的风险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在各种各样风浪中砥柱中流,带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关键在于我们党是一个信仰坚定的党、实事求是的党、改革创新的党,能够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党有崇高坚定的信仰。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成立之初一个50多名党员的弱小革命党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拥有8200多万党员的强大执政党,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为了这个信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时期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千锤百炼不怕难,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钢铁般意志,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艰苦创业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现在我们正值太平盛世,我们的环境和条件比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不知要好多少倍,如果我们能够矢志不渝地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发扬革命和创业精神,就会无往而不胜。我们党有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得以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奋勇前进的关键。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险的发展历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继承发展、开拓创新,把我们的党和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广泛拥护。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也必定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我们党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党从建党之日起,就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理论指导。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党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正是我们党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并在中国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我们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我们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有自己十分明确的奋斗目标、十分鲜明的政治纲领,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目前,我们党确定了在本世纪上半叶要完成的两个宏伟目标,就是在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有务实的发展举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出发,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特别是提出了“五位一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新举措,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党始终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就是因为我们党思想上先进、理论上科学、行动上自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保持思想纯洁、作风纯洁、队伍纯洁、清正廉洁。我们党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这些纪律集中体现于党章和党内法规中。只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我们党就能有效实现集中统一,形成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我们党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拓宽加固,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创新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健全完善。我们党有正视问题的勇气。能够正视自身面临的考验和危险,能够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积极推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我们党有修正错误的自觉。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党由于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但都被我们党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和品质,我们党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有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英明的正确的党,我们就一定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本文系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2年第三次集中学习时的发言)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