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上的2012:我们共同经历了什么?

关键词上的2012:我们共同经历了什么?

核心提示: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中,我们欣赏了太多或感动或惊悚或愤怒或无语的新闻大片,你一定也曾随着“热点”的爆发在微博上吐槽,在朋友间热议,在希望与失望中围观。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年末岁尾。这一年,你过得还好吗?曾经付出的汗水,得到的回报,经历的烦心事,听到的鼓励声,此刻是否一如过往那般混杂在一起,然后百感交集?世界依然喧嚣无比,“小我”就淹没在这样的喧嚣中,你不会已经忘却2012年经历了什么吧?

年初时那些热情的憧憬与美好的寄望,它们都实现了吗?令人眼花缭乱的现实世界中,我们欣赏了太多或感动或惊悚或愤怒或无语的新闻大片,你一定也曾随着一个个“热点”的爆发在微博上吐槽,在朋友间热议,在希望与失望中围观吧。

作为本年度最后一期的核心报道,本期要为你呈现的并不是一份严格意义上的榜单,它只是我们站在岁末的节点,对2012一个侧面的打量和观察。因为是侧面,是一个切片,所以难免挂一漏万。但透过这些词条,或许还是可以隐约一窥2012的全貌。

年度人物: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

中国政坛的新一轮清新之风,从2012年初冬开始。经历了承前启后的黄金十年发展后,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初冬的北京如期举行。在这次注定将影响中国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大会上,中共领导集体完成了权力交接。

会后,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亮相,就引来世界的关注和喝彩。此后的一个多月里,新一届领导集体频频发声,从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倡言反腐,到身体力行地反对形式主义;从召开会议不允许照本宣科读讲稿,到轻车简出反对铺张浪费;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总书记将首次出京考察的地点选择了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诚如有外媒所说,中国政坛的“清新风气”(《日本经济新闻》语)正扑面而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到的口号。据《南方日报》报道,在广东考察时,他再次动情地说:“我要再一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口号。这个响亮的口号就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途中提出来的。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个真理。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央视评论员白岩松用习近平的“平”字评价中共新常委们这一段的工作,即平常的声调,平实的语言,平实的工作作风,以及给大家不同平常的感受。

其实,一个国家的未来,除了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有理念和有担当的领导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无疑让人们充满期待。

年度声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1月15日中午,面对众多中外记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如是说。当时他的原话是: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当天的短暂发言中,习近平多次提到了“人民”。而他脱口而出的一句“孩子们”,更是让一些年轻的妈妈感动落泪。香港《大公报》发表社评说,习近平用他发自内心的、对历史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巨大承担作出论述和承诺;因为他眼中有人民、心中有人民,人民才会被他的讲话所感动。

其实人民不只有感动,还有见证和期望。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期间,深圳网友陆亚明巧遇习总书记的车队,他在微博上详细描述了“车不成队,中间夹杂了数辆社会车辆,无开道车。警用摩托有闪灯无警笛。中巴未拉窗帘,透明玻璃,车速约60公里/小时”等细节。《南方日报》转引的此条微博最后被转发超过8.5万次,2万多条跟帖评论。“这个男人有点帅。”网友“吾蔚燕”写道。另一个网友则表示,“如果能长期这样下去就是百姓之福呀,那些特权人、特权车们,你们看看吧。”

年度装备:“辽宁舰”航母

它是这几年来最令世界感兴趣的中国军事装备,有关它的任何蛛丝马迹信息都会引发外界铺天盖地的猜想,很多中国民众对它的呼唤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它的名字就是:航母。

曾经,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没有航母。这一纪录,随着9月25日“辽宁舰”的正式服役宣告结束。更令外界惊讶的是,仅仅两个月后,中国飞行员即驾驶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辽宁舰”,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漂亮地完成了“刀尖上的舞蹈”。这种跨越,亦回击了一些外国媒体对“辽宁舰”不过是“纸老虎”的嘲讽。而舰载机指挥员下达起飞指令的手势,也成为众多网友模仿的对象,并冠以“走你”之名走红网络。网友的“航母style”甚至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称其意味着“祖国强大振奋人心”。

“中国梦”也是“强军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富国与强军缺一不可。航母无疑在其中担负着重要角色。

年度作家:莫言

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淤积了太多年,以至于当突然实现时适应力明显不足,这就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从虚拟网络到现实世界的真实场景。

太多与文学或有关或无关的诉求,一股脑地涌现出来。书商们忙着加印莫言作品,高密县忙着打造“莫言故居”和红高粱景区,网民们忙着为莫言“设计”领奖服,挑刺者则忙着说风凉话……简言之,莫言获奖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不同人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不同面孔。一个诺贝尔奖,真的可以承载如此多的诉求吗?狂欢背后,人们似乎已经忽略了莫言最重要的身份:一个作家。

在瑞典,莫言说自己就是个讲故事的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则说,莫言的想像力超越了人类的存在,他是一位杰出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描述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

其实不论如何,莫言获奖都是中国文学的一次胜利。从鲁迅、沈从文到莫言,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的情愫至少已经拉拉扯扯了八十多年。诺奖并非神话,也非唯一的文学奖,但它至少会令中国文学多了一个走向世界的机会。

年度提问:你幸福吗?

“神回复”成为央视“你幸福吗”街采的意外收获。

12月9日晚,在瑞典名校斯德哥尔摩大学,一个男生问:莫言老师,你幸福吗?

回答问题前,莫言微笑着反问:你是中央电视台的吗?

你幸福吗?的确是央视“走基层”活动的一次集体街头采访,但却因被采访者千姿百态的“神回复”而红遍中国,并引来了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场合的模仿式提问。以至于后来央视开始另一场有关“全国交通安全日”的街头采访时,记者尚未开口,就有民众开始了“抢答”:“我很幸福,我很幸福。”

幸福是什么?2012年4月,联合国首次发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国家,中国内地则排名112。报告认为,幸福的国家倾向富裕国家,但收入与幸福并无必然联系。

从“我姓曾”到“我不知道”再到高喊着“城管来了”后仓皇逃跑,这些真实的回答背后其实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在这个飞速变迁的时代,我们有多久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现在的奔波和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可否认,财富仍是幸福感的重要源泉之一。那么在追求财富的路上,有多少穷人仍在生活的底层苦苦挣扎?又有多少都市白领忽略了自己因此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两年前,有人曾大声疾呼“请放慢一下脚步”。今天则全民都在提问:你幸福吗?疾驰的脚步,拥挤的人流,无止境地追逐财富,当下我们更缺少的,或许恰恰是内心的富足与安宁。

年度岛屿:钓鱼岛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钓鱼岛就会因突发事件而进入中日国民的视野。只不过2012年的这一次,与以往发端于民间的冲突相比显然不同寻常,因为它来自日本政客和高官的蓄意挑衅。

4月16日,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在华盛顿扬言要“购岛”;7月7日,日本时任首相野田佳彦宣称欲将钓鱼岛“收归国有”;8月15日,7名保钓勇士登上钓鱼岛宣示主权;9月11日,日方不顾中国领导人的警告,宣布与所谓“岛主”签订购买合同。至此,中日关系急转直下,本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四十周年举办的一系列庆祝活动相继取消,民间情绪尖锐对立。

钓鱼岛危急,中国渔政执法船成为维权急先锋。9月,中国政府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同时宣布,中国有关部门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此后的日子,用法新社的话说就是,中国海监船已经在钓鱼岛海域“随意来去”。

12月13日,中国海监B—3837飞机首次抵达钓鱼岛领空,与正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的海监四艘船编队会合,对中国钓鱼岛开展海空立体巡航。“我国飞机在南京大屠杀祭日抵钓鱼岛上空”,这是一家门户网站的新闻标题,而另一家电视媒体则充满感情地表示要记住这个日子,“12月13日,钓鱼岛,要爱一生。”

年度一课:爱国

国,到底应该怎样爱?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西安市民李建利夫妇来说,发生在9月15日的那一幕注定终生难忘。他们当天开着一辆日系车从建材市场回家,路上与反日游行队伍相遇,虽然一再为买日本车“认错”,但李建利仍被人用一把U形钢锁重击头部,导致颅骨被当场砸穿。打人者是21岁的泥瓦工蔡洋,他的理由是:我是爱国,抵制日货。

在2012年9月,不仅是西安,在中国多个城市,都曾发生了因反日游行而导致的打砸烧事件。面对街头浓烟滚滚的混乱“爱国”行为,一场全民大反思也由此开始。渲染民族主义是容易的,但失控的街头抗议和盲目的抵制日货,却令我们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爱国是一种品质,它需要似火的热情,也需要冷静的头脑。爱国是一种行动,它既表现为为维护国家主权挺身而出,也必须要遵纪守法。当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和平年代该如何爱国,就成了必须要上的一课。

年度网络红人:元芳&杜甫

一个是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另一个据说是明朝普普通通的小官,突然在2012年集体“复活”,成为中国网络上的热门人物。

从3月份开始,有关杜甫的涂鸦图片忽然在网络上疯传,各种以中学语文课本杜甫画像为版本的图片被众多网民再创作,并冠以“杜甫很忙”的名头。网友涂鸦中的杜甫,有时在挥刀切瓜,有时又跨上了摩托车,笑料十足。2012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对于网络上的恶搞,相关机构纷纷出面表示“不允许诋毁杜甫形象”。与网民的自娱自乐相比,后者的莫名严肃远比“杜甫很忙”更有趣。

杜甫忙过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与助手元芳之间的对白又被网民“拿来”,“元芳,你怎么看”出现在众多新闻事件的讨论中。其实大家在意的或许并非元芳怎么看,而是元芳后续的台词:“此事必有蹊跷。”

有趣的是,无论恶搞杜甫,还是意有所指地追问元芳,最后都得到了正面呼应。“杜甫很忙”入选了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2春夏季中国报纸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更是被《人民日报》解读为,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面对民众的质疑,“回应是筑牢信任的基石”。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