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理论学术研究观点要览(上)(4)

2012年理论学术研究观点要览(上)(4)

伦理学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次分明

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步步深化,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归纳将这一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精髓,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

有学者强调,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区分五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自己”的,而非其他地方的;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而非其他性质的;是“社会主义阶段”的,而非其他阶段的;是“核心”部分,而非边缘部分;是“观点”,而非“体系”。

很多学者进一步分析了24字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实现了国家、社会、公民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个人幸福与社会正义密切相关

今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特别调查节目,记者们分赴各地,随机发问:“你幸福吗?”引起全民性反思,学者们也从哲学层面对幸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有学者提出:“人民的现实幸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价值诉求。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的最根本途径是人之展现其自由自觉本性的劳动。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就要贯彻与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建构一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的自主活动即劳动,使人们在劳动中充分体会到生命、生活的乐趣。学者们还从学理上论证了道德与幸福的一致性,提出幸福不应该仅仅是个人的感受,特别强调了个人幸福与社会正义的密切关系。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树立科学的自然伦理观

当前世界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人类社会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文明范式,生态文明是在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和超越的意义上出现的,具有其特定的发展模式、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念等基本预设。

学者认为,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树立起科学的自然伦理观。这就要求我们当代人公平、高效、有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人们都应共同承担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的自然伦理观不仅应该成为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应该将这些理念纳入国家法律法规体系,在全社会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为我国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思想和社会道德典范。

中国伦理道德现状调查揭示民众道德面貌

弄清当前中国民众伦理道德的现状,是伦理学理论研究和道德建设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学者们基于多年的田野调查工作,推出了重部头的研究成果,其中以《中国伦理道德报告》和《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为代表。报告共两百多万字,分别对当前中国伦理关系、道德生活、伦理道德素质、伦理道德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中的“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调查。尤为可贵的是,报告对当前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和大众社会意识呈现的“中国问题”寻找“中国解释”或“中国理论”,进而提出“中国战略”。

(作者郭清香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