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伟大复兴,是强国梦也是强军梦(2)

民族伟大复兴,是强国梦也是强军梦(2)

战略目标

在当代中国,究竟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富国强军模式来破解民族复兴中的难题,是一个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选择。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我国终于选定了一条既体现当代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富国强军道路,确立了一个战略意图宏大和战略意境深远的目标群。

战略目标一:实现国家安全战略与发展战略高度统一的富国强军。安全与发展是国家两大基本战略目标,是体现国家根本利益的“一块整钢”。在国家战略全局中,二者不是主次从属的关系,也不是轻重先后的关系,而是共生共亡、枯荣与共的关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由此提出来三项基本任务。一是国家安全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协调一致,不仅能保卫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还能捍卫海洋、太空、网络等新型安全领域的安全,不仅能保卫国家安全利益,还能捍卫国家发展利益。二是资源配置的协调一致,能够在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两大部门之间形成合理的资源分配比例。三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发展阶段和发展进程上的协调一致,两大建设能够保持同步发展。

战略目标二:实现军民深度融合的富国强军。只有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才能从总体上消除军事经济和民用经济分割的状态,使用一个军民相互兼容的经济技术基础、集中全民族的智慧建设国家和国防,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建设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现阶段我国所要实现的军民融合,主要是武器装备研制、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国防动员等重点领域以及海洋、太空、信息等新兴安全领域的军民融合。

战略目标三:实现以世界先进技术形态为制高点的富国强军。对于一个正处于和平发展的大国而言,要实现长远性、稳定性的协调发展,必须使本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经济技术形态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协调一致,建立起领先于世界的先进经济技术力量和国防力量,实现终极意义上的富国强军。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历史上西班牙、法国、德国、日本和苏联都曾经是争当霸主的挑战者,但都没有成功。原因固然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挑战国在挑战世界头号强国时,本国的军事力量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由此导致国力的衰落。而强国所以能够称强,关键在于当世界技术形态发生重大转换之际,它们能够适时转换本国的技术基础,并以领先于当代的物质技术力量为基础构建强大军事力量,历史上的英、美等国就是这样的国家。由此提出来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在近代史上饱受屈辱的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军问题上应当比别的民族想得更远、更深、更根本,否则只能实现“昙花一现”式的复兴。为此,必须长期跟踪世界技术潮流,在时代发生转换的时候能够适时转换本国富国强军的技术基础,这样才能在世界经济技术之巅上筑牢富国强军统一的物质技术基础。

基本路径

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关键是积极探索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战略途径,更加有效地促成富国强军战略目标与国家战略能力的结合。

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上,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基本途径。遵循这一路径的要义在于,把军民分割的两大体系整合起来,形成资源配置的整合力,使其在经济国防两个领域的良性循环中产生更大效益。为此,应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将武器装备研究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将军队人力资源建设和人事政策制度纳入国家人事、劳动、教育规划体系,将军队后勤保障纳入国家社会化保障体系,将国防动员和战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海洋、太空、信息等新型安全领域的军民融合。

在战略资源配置协调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投入的合理规模和质量效益型发展。核心问题是统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类型转换的问题。体现在国防投入问题上,首先要形成“适度规模”,即根据社会经济的承受力和国家安全需求确定国防建设投入的规模。现阶段确定我国国防投入占GDP的比重,应以世界国防费的平均水平和多数国家的投入水平确定投入基准,应以大国开支水平对基准投入水平进行适度矫正,同时还应以国家特殊安全需求对投入比重进行微调。同时,还应致力于形成“合理结构”,即现有的经费投入能够形成最具有实战和威慑能力的费用结构。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提高国防建设投入效益最本质的含义就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体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点方向上去。实现国防投入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国防预算制度,即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军情,体现军委战略方针,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适应新军事革命趋势,以法制建设为基础,以需求牵引、程序决策、体系统一、规范运作、管理严格为基本特征的规划—计划—预算—执行制度。

在产业能力协调上,提高国防科技工业产出高新武器装备的能力和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同时提高国民经济产业群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支撑力。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军工自主创新能力,就要逐步改变国家技术基础薄弱的状况。为此,我们党提出的科技长远发展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由现在的30%多提高到60%。这对于实施国防经济技术基础战略性改造,提升国家产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能力,意义重大。还应深化军工企业改革,打破军工行业垄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快推进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竞争性采购、集中采购、一体化采购的形式,为武器装备自主发展、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队能力建设上,着力提高军队核心能力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使军队在国家战略利益拓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只有显著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才能为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奠定强大的基础。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