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十大对策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十大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求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新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途径。

自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构想以来,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当前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政策选择和制度完善中,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虽已形成,但对各个参与主体的责任划分还需要明确界定,各类参与主体的角色和参与方式需要进一步明确。按照十八大的战略部署,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我国人口规模、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群体差别等因素,加快形成可持续和人民满意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在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上下功夫。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作为制度安排者的角色

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确保社会组织和企业购买政府公共服务的财务透明化。

政府和私人部门、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依赖于参与者的积极合作,要走出一个误区:这种合作仅仅是一个零和游戏,一方的参与意味着另一方的削弱,事实上它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私人部门和强有力的非营利组织。

一是公益性较强的非基础性公共服务,除目前必须由政府直接投资举办外,可以通过向社会投资者公开招标项目法人,通过财政补贴、PPP模式(公私合营)、特许经营、贷款贴息、优惠政策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性较弱,以经营性为主要特征的非基本公共服务,要在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下由社会组织、个人或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由市场调节供需关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二是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利用市场机制方法激发社会保险的功能。鼓励保险公司,诸如人寿保险等营利机构与社保基金合作,搭建服务平台,解决政府经费不足、人员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真正实现“管办分开”,节省管理成本。

三是严格招投标制度,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有充分竞争机制的市场竞争,避免投标过程走过场,项目外包中长官意志。逐步建立起发包方和承接方之间的契约关系,政府和企业、社会组织都要在平等基础上遵守契约,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更合同。

四是在缺乏招投标环境情况下,可以直接委托或采取其他方式,关键是要公开、透明。对于社会组织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政府不应当直接干预,可以采取评估监督等方式来实行间接管理。要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确保社会组织和企业购买政府公共服务的财务透明化,加强社会监督,尤其是对国家财政资金项目,更要严格管理。

二、打造适应扁平化公共服务需求的基层供给体系

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必须解决地方财力不足问题。

一是从基层和面向居民出发,加强基层的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不搞上下一般粗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必须解决地方财力不足问题。针对基层政府改革的措施要多一些,人事制度要有突破,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政府职能。

二是着力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城乡均衡分布。国家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基层人员的工资和奖金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地位和价值。

三、开发和动员更多的非资本化资源

如何像30多年前通过完善市场体制来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激发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决策,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是新的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何动员社会中的非资本性资源——志愿服务和志愿者已经成为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是通过引入志愿机制,动员更多的志愿服务资源作为非资本化资源投入到日益短缺的社会保障资源中去。通过倡导、鼓励和支持利他主义的文化价值把社会上的大量非资本化资源与有限的资本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新的资源组合。

二是以往的发展更多是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把激发人们的经济活力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未来,科学发展是要在继续发挥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作用的同时,发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解决社会问题,激发社会活力的作用。如何像30多年前通过完善市场体制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激发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决策,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是新的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创新

只有建立公共价值,才能避免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实质是政府创新。

一是对于承担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公共价值教育,这是政府直接承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之一,只有建立公共价值,才能使公务人员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把公共利益摆在中心位置,避免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

二是政府机构必须确立契约意识,基层政府不能把属地社会组织和企业当做自己的娴熟机构,直接派发任务,以行政方式管理公共服务供给,要确实保证社会组织和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真正确立政府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行政思维方式,走出所谓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思维惯性。

四是建立全国平等委员会来对全国各级政府的收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地区间用于支持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收支平衡,使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在发展中受益。

五、努力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基本公共服务创新需要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公务员队伍。

一是要进一步制定政策,明确外包机构的资质,细化外包机构的选聘标准,加强对外包机构的全程监管,加大对外包机构违法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完善对外包机构的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

二是合同外包既然是政府授权的,行政机关必然有责任对服务业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合同外包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政府和外包企业与社会组织的界限,明确约定公共服务的范围,避免企业或社会组织越权。

三是不断提升政府相关人员的知识和专业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创新需要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公务员队伍。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