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领导100天10句话彰显反腐倡廉决心(2)

中共新领导100天10句话彰显反腐倡廉决心(2)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第四句 不允许在执行中央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人似乎成了习惯。

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有的人以为自己是聪明。

7天春节假期,却被湖南省娄底市房地产管理局自行改成了10天。当记者就此询问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回答:“国务院?好遥远啊!”一则新闻印证了总书记所指。确有那么一些地方,确有那么一些部门,也确有那么一些干部,他们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当成了“游戏”。顺意的就执行,不顺意的就打折扣执行、选择执行、变通执行。

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令行禁止。

要令行禁止,就必须政令畅通。要政令畅通,就必须从严吏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直言:“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是政令畅通之大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给令行禁止开口子。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就是姑息和纵容违规违纪直至违法。

——以上,都为党性不容。

第五句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3年1月7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毫无疑问,政法工作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有安全感,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但现实中存在的执法不公、徇私枉法、贪赃枉法、冤假错案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政法机关的社会公信力,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既是对政法工作的更高要求,也是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就在这次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指出,政法机关要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

这“五大能力”直接关系到政法机关乃至党和政府的亲和力、公信力。政法机关只有提升“五大能力”,努力做好政法工作,办理好每一件司法案件,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件案件,实实在在地感受公平正义,让公平正义就在百姓身边——

闻其声、见其事。

看得见、摸得着。

得实惠、受鼓舞。

第六句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反腐倡廉方面交上了一份沉甸甸、实在在的答卷。已经公布的消息显示,这期间有15名厅级以上干部“落马”、12名厅级以上干部被免职。

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之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的:“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常”、“长”,简简单单两个字,体现了党对反腐败的清醒认识和坚定决心。

“常”,就是经常抓。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对于腐败分子,有一个抓一个,“老虎”、“苍蝇”一起打,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小贪变成大贪。

“长”,就是长期抓。根除腐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在不放松惩治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预防上。惩防并举,惩防一体,惩防同等重要。尤其要顺应民众呼声,借助抓作风建设的有利时机,狠刹歪风、整肃纪律、清理特权,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

经常抓、长期抓——亮出的是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决心和恒心;

经常抓、长期抓——亮出的是取信于民的诚心和信心。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