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星不懈
掌握小行星动向虽不易,但人类仍坚持对它们的探索,力保地球不受伤害。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用地面和太空望远镜观察那些靠近地球的天体,估算它们的质量和运行轨道,判断它们是否会危害地球。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小行星观测中心汇总世界各地观测到的小行星信息。
美国夏威夷大学在美国航天中心资助下建立“小行星冲击地球最后警报系统”,目标是尽早发现可能坠落地球,造成重大破坏的小行星,发出警报。这个系统建在夏威夷群岛上,由8台望远镜组成。该项目主任约翰·汤里说,这个系统的观测精确度相当于能从旧金山看到纽约市点燃的一根火柴。
系统预计于2015年底完全运行,届时可提前1星期对观测区域内出现的可能撞击地球的直径约50米天体发出警报,提前3星期对直径约150米的危险天体发出警报。
汤里说:“(预警)时间足够疏散人群,采取措施保护建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对撞击海洋可能引发的海啸发布预警。”
驱星设想
尽管其他天体撞击地球、酿成灾难的概率极低,一些科学家仍未雨绸缪地设想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除了提高观测技术、尽早发出预警,科学家们还致力于研究如何在来不及发出预警的情况下“赶走”天外来客。
在好莱坞科幻电影场景中,驾驶航天飞机的主人公向危险天体发射原子弹,炸毁天体,救地球于千钧一发之际。科学家认为这一“壮举”不可行,因为它会造成大量放射性碎片落到地球。
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工程师马西米利亚诺·瓦西尔和克里斯蒂·马多克设想把一组带太阳能激光发射器的小航天器发射到需要拦截的天体周围,发射激光以气化目标。
瓦西尔说:“我们可以用一个由行动灵活、装有高效激光发射器的小航天器组成的编队,来降低地球与中小型天体撞击可能带来的威胁。这比单用一个大航天器更可行。我们的系统可以扩展。如果要对付一颗较大的小行星,就可以在编队里添加一个或多个航天器。”
2005年9月27日,欧洲空间局宣布,为了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 将开展一个“堂吉诃德”计划,尝试改变近地小行星轨道。
按照这个计划,研究人员将选一颗小行星为试验目标,研制和发射两个航天器飞向这颗小行星。一个航天器将撞向小行星,击毁其部分体积以改变它原来运行轨道,另一个航天器将成为环绕小行星飞行的人造卫星,与地面和太空望远镜一同观测撞击情况。(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