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阶段性特征 加快工业转型发展

把握阶段性特征 加快工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受国内外需求双重萎缩影响,“中国制造”增速持续放缓,成为这一轮经济周期性调整的鲜明特征。湖南虽为“制造”大省,但工业支撑点较为单一、投资品占比偏高、配套企业居多,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实现后发赶超的形势更加严峻。全面把握工业化新态势,顺势推动湖南工业转型发展,变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科学把握现代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之一,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步伐加快。随着云计算、智能化、再生性能源等新技术加速应用,新一轮工业变革的轮廓逐渐清晰,工业现代化呈现出系列新特性。

融合性。产业间的相互支撑、工业的信息化改造、市场的相互渗透成为新一轮工业现代化的重要表征。一是以服务业深度参与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融合。从前期的研发、设计,中期的物流、管理、融资,到后期的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服务业贯穿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着由过去分化向当前融合的转变。目前发达国家有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新的产业主体。二是以信息化全面嵌入为主要特征的技术融合。信息技术嵌入工业制造,催生柔性生产、精益生产、高效生产模式。比如,上汽集团开发建成国内首个集成且支持柔性生产的汽车制造执行系统,制造周期平均减少45%;建材业回转窑水泥生产线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后,能耗下降17%,电耗下降29%,劳动生产率提高24%。信息技术成为制造业新的软实力。三是以新技术刺激新需求为主要特征的市场融合。新兴技术与传统市场组合,不断创造新的市场空间。比如,苹果推动智能技术在消费类电子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市场购买力,2007年发布首款苹果手机后,其迅速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一大供应商。截至去年三季度,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销量达1.25亿部,各类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达238亿美元,连续4年翻番。

整合性。突出表现为市场、技术、品牌等产业链全球化整合力度不断加强。一是研发整合。单独研发的时代已经过去,分段研发、集成创新、自主研究与购买研究相结合的时代来临。2011年Google公司平均每两周收购一家高科技企业。国内企业在研发上也开始“两条腿走路”,2011年腾讯并购支出70亿元,大幅高于研发费用。二是品牌整合。从无到有树立、培育品牌的时代已经过去,购买、嫁接品牌的时代来临。近年来,雀巢在食品行业相继收购了云南大山、银鹭、徐福记等厂商,实质就是对其品牌价值的整合与挖掘。三是企业整合。盖厂房、招工人、把企业从小做大的时代已经过去,资本运作、全球并购的时代来临。2011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总额超过7.3万亿日元。国内54家全国500强企业并购重组了1000家以上的国内中小企业。

聚合性。突出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位置上的布局调整和发展。一是向产业基础坚实的区域聚合。单个企业内部的生产协作扩大为区域内的分工协作,促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比如,广东家具出口产业集群,2011年出口额占全国的1/2;湖南工程机械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1/3。特色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二是向综合配套完善的平台聚合。通过共享配套采购、物流和研发等生产服务平台,产业链关联企业集中抱团,形成行业聚合。武汉“光谷”,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带动相关的光电器件、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达到50%。三是向重要资源富集的地区聚合。出于减少物流成本的考虑,重化工产业开始围绕重要资源产地选点布局,产业链呈现向上收缩的新特征。蒙西地区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吸引神华、上海华谊、冀东水泥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成全国最大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全力推动湖南工业转型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为后发地区实现赶超打开了机会窗口。按照新一轮工业变革的趋势和特点,湖南工业具备了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产业融合性较好。支撑工业转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成长,2011年创造增加值3380.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4.1%。二是企业整合力较强。拥有1家千亿企业、15家百亿企业、202家过10亿元企业,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的企业家。三是园区聚合度较高。78家省级以上园区集聚企业1.34万个,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9万亿元,形成了3大千亿园区、2大千亿集群。当前,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总要求,抢抓机遇谋突破,加快构建协调发展的湖南工业新格局,必须着力抓好以下方面。

突出创新扶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新极点。随着区域竞争演变为产业竞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扶持成为区域产业突围的关键。一是突出重点产业。国际经验表明,集中有限财力帮扶比较优势行业,是落后地区实现工业赶超的关键。2011年湖南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9.5%、32.2%、10.6%,初步具备了率先赶超的比较优势。二是创新投入方式。技术路线风险较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和市场主导性,通过政府产业基金入股、再保障等方式,引导私募股权、天使基金等社会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强化研发激励。研发能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011年湖南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R&D投入强度为2.3%,按照国际标准,达到5%时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要加大研发补助,扩大结构性税收优惠,鼓励先进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建立技术联盟,通过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和省内产业链配套率。

突出兼并重组,在传统优势行业中挖掘新优势。促进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一是加强产业链并购。引导机械、有色等湖南传统优势行业参与海内外产业链纵向并购,加快向研发端延伸。重点完善金融服务,鼓励私募股权、产业投资基金等向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委托贷款、过桥贷款等。大力发展资产评估、律师、会计、审计等并购中介服务。二是加大行业内整合。2011年湖南食品、轻工业产值分别为3081亿元、2300亿元,行业规模较大但企业小弱散问题突出,中小型企业占比均超过95%。要着力加快食品、轻工等优势企业横向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大企业、大品牌。三是鼓励跨区域重组。进一步理顺地区间利益分配关系,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石化、冶金等行业跨地市重组,实现集群集聚发展。

突出产业融合,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培育新动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快壮大工业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是生产性服务链条的关键环节。鼓励工业企业与设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发展面向生产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测等服务。完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包装设计等为主的工业设计产业。二是加快建设服务外包基地。2011年湖南外包业快速增长,服务外包企业登记数、承接合同金额分别增长110%、78.9%。必须进一步创新服务外包企业融资方式,提高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和项目分包平台的服务能力,着力打造长株潭和湘南地区服务外包基地。三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十八大将生态建设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可以预期,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目前湖南有122家节能服务公司获国家备案,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列,在市场主体培育、需求培育上具备了较好基础。必须进一步完善节能市场推广平台,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产品认证评估等服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推动节能环保服务公司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

突出园区建设,在提升产业集聚度中打造新平台。2011年湖南78家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39%,实际利用外资占31%,到位内资占35%。园区的集聚作用不断增强。必须继续坚持抓园区就是抓产业、抓特色园区就是抓特色产业,进一步提升园区集聚水平。一是把握“两型”试点机遇,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重点推动长株潭地区重化工企业的异地改造升级。以大企业为核心,按照配套精细化、服务市场化、排放减量化、资源集约化的思路,打造一批符合两型标准的产业园区。二是把握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机遇,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创新园区招商引资方式,大力推行产业链、价值链招商,鼓励采用共建、托管、飞地经济等多种形式引进优势产业。加强园区间的互动,推动形成错位承接、合作承接的新格局。三是把握新型城镇化机遇,完善园区体系。注重产城融合,将园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区,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园区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园区延伸,以园区发展带动城市扩张。提升省级园区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打造一批专业园区。支持国家级园区率先发展,培育一批核心增长极。

(作者系湖南省发改委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