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媒体时代,政府如何抢过麦克风?

私媒体时代,政府如何抢过麦克风?

核心提示:从近年来的很多网络舆论事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越是公开透明,越是有利于事态的平息和事件的处理,越是躲躲藏藏、遮遮掩掩,越是将事情推向反面。

私媒体时代,政府如何抢过麦克风?

公开透明,是建设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也是应对舆情的基本原则。

从近年来的很多网络舆论事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越是公开透明,越是有利于事态的平息和事件的处理,越是躲躲藏藏、遮遮掩掩,越是将事情推向反面。像“石首事件”、“钴60事件”、“躲猫猫事件”、“瓮安事件”,“故宫十重门”事件,都是信息没有及时公开,没有透明操作,而将“小事闹大、大事闹炸”的典型事例。而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发布权威消息,让民众掌握真相的时候,再大的事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汶川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标本。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地区的8.0级特大地震,不可谓不是一个大事件,而且死伤惊人,损失惨重,几个县城被毁灭,无数的学校倒塌,成批的中学生、小学生甚至孩子都被压在了废墟下面,其境况惨绝人寰,不由得人不肝肠寸断。然而在这样震惊世界的大事件发生后,由于及时公开所有信息,快速反应,积极救援,这次大灾难不仅没有成为政府的一次危机,反而成为了凝聚全民族信心、汇聚全国人民力量的一次机会。不仅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勇气,也极大地表现了中国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迅速高效、有条不紊的大智大慧,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政府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

灾情突发时,政府及时公开信息是稳人心、保稳定的一剂强心针,也是应对流言和谣言的利器。汶川地震发生不到10分钟,国家地震局就通过新华社向社会发布消息,及时公布震情。甘肃、广西、河南等有明显震感省份的地震局,也立即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向公众发布震情,告诉大家不要恐慌。公众获得权威部门信息后,很快消除紧张心理,生活、工作秩序井然。

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全开放性的对于灾区实况的全天滚动播出,把灾区最真实的情形带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真相,打动了所有人的心,真相,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一条条揪心的消息,一张张令人落泪的图片,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情景,毫无遮挡、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眼前,刺痛着全中国人民的心,激发了全世界华人共赴国难的觉悟,百万千万的中国人排起长队,捐出钱、食品和衣物。通往灾区的道路上挤满了私家车。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一批批的志愿者赶赴灾区,一笔笔的善款从全国各地飞向灾区。全中国人民都动员起来了,众志成城,共担责任。

汶川地震中的信息公开透明,以最有力的事实证明了“化解危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真相”这一危机应对至理。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早已无法封锁。政府权威部门的信息必须和谣言赛跑,迅速狙击谣言和流言的传播。信息公开速度越快,谣言和流言传播的空间越有限,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小。只有及时公布信息,将真相大白于天下,使所有的人都看到一个没有丝毫遮掩和粉饰、没有半点虚伪和涂抹的赤裸裸的事件真相,才是掌握主动权、减少质疑、解决舆论质疑的最好的方法。

相反,遮遮掩掩,拖拖拉拉,妄想着“捂盖子”或是“堵漏子”,必然会错失良机,让很多可以讲得清的事情、解得开的矛盾,硬是被遮遮掩掩、层层请示、迟迟未决、官僚迂腐而拖得民情不满、情绪对立,把小事拖成了大事,小事件酿成大冲突,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到最后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也使广大公众对政府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感。“瓮安事件”和“石首事件”就是很大的教训。

石首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到最后不可收拾的局面,原因有很多,教训更多。但信息披露未能做到及时、透明和公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政府迟迟未能发布有效的权威信息,没有让一心要探寻真相的群众得到真相,正是激发事态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从17日事发到20日石首市政府发布公开信,其间经历了四天,粗略统计大约80个小时,政府未能出面发布群众最想要的真相。政府只是在事发第三天的(6月20日)才正式发布公告,对有关问题做出解释,而且数百字的公告内容也没有解释清楚真相,已经错过了澄清谣言和主导事态的最佳时机。公开信息的极度匮乏,让舆论的焦虑进一步发酵,人们急于知道背后到底掩盖了什么,事态的扩大就已经不可避免。这时候,利用警力去“压制”事态,就更不明智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