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媒体时代,政府如何抢过麦克风?(2)

私媒体时代,政府如何抢过麦克风?(2)

核心提示:从近年来的很多网络舆论事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越是公开透明,越是有利于事态的平息和事件的处理,越是躲躲藏藏、遮遮掩掩,越是将事情推向反面。

对此《人民日报》评论说:

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段时间里,体现政府立场的新闻稿只有3篇,而某个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还出现了不只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这样的信息不对等,必然使政府陷入劣势,而语焉不详的表述,躲避媒体或封堵信息,只会使自己陷入被动,更容易使政府掉进“塔西佗”的陷阱,引发公众的反感,从而激发事态的进一步失控,“小事情”就无可避免地会酿成“大事件”,及至最终不可收拾。

在过去,媒体的重点不是传播信息,而是政治的工具。1957年毛泽东就曾明确要求新闻媒体采取“新闻,旧闻,无闻”的政策,意思就是有时要把新闻作为新闻发表,要及时;有时要故意把新闻放“旧”了以后再发表,把新闻变成旧闻,有的新闻则永远不发表,就当没发生一样。因而媒体失声、失语的事也就很平常。

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私媒体当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媒形态也多样化了,你可以不报,但无法阻拦信息的传播,你可以封杀本地的媒体,但你不能阻挡其他的媒体;就算你可以让所有的媒体都禁声,也不能阻止千千万万个博客、微博客和QQ空间等“私媒体”发布和传播信息。“掩盖事实”的“策略行为”在一个“人人手拿麦克风、个个都是私媒体”的时代,无异于掩耳盗铃,只能骗骗自己。

只有信息高度公开、透明,才能真正促进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能力,狙击谣言、流言、传言,让政府的声音高高在上,远远在前,用真相指引、牵引和导引公众与舆论走在“正确的路上”。所以,不管发生的事情是什么,都不要掩饰不要逃避,而要坦诚面对,大胆公开,全程透明,才能有利于回应公众对于真相的追索,对于问题的质疑,才能真正使舆论平息下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