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朱晓青:结合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谈金融改革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盘棋活,满盘棋活,金融正效应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金融负效应会导致经济的衰退,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金融问题。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金融调控首要目标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缩写为CPI)确定为3.5%左右,这个指标比去年的2.6%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这说明今年我国通胀的压力较大。

在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对通胀是非常敏感的,火柴由每盒1分钱涨到2分钱,老太太竟会排一宿队,买一麻袋火柴扛回家,有人说这叫“叫醒耳朵听涨价,拼命抢购和挤兑”。1988年,我国实行价格改革时,当时老百姓没有承受力,一个月内从银行提款200多亿元。结果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到18.8%,并引发了巨大金融风险,迫使我国不得不采取保值贴补,以抑制通胀和防止挤兑。现在老百姓的价格承受力提高了,通胀水平也大幅度降低了。2002-2012年的十一年中,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2年是负增长也就是通缩,有3年低于2%。一般理论认为,如果通胀率或者CPI低于2%,那就证明价格比较稳定;有6年是在2%-6%之间,没有出现两位数的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只有轻度和中度的通货膨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轻度和中度的通胀对改善民生的影响还是较大的,所以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今年解决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今年2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3.2%,所以调控压力比较大,但是我们仍然要坚守,要控制好物价。

物价为什么会上涨?本质上讲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多必然导致通胀。我国货币供给总量的统计即(M2),属于银行业存款总额的统计范畴。它包括了居民手持现金量(M0),居民储蓄存款量和企业存款量等,M2是一个广义货币。2009-2010年我国M2年增长率分别为27.7%和19.7%,结果引发了2010-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3.3%和5.4%的情况。货币供给增加多了以后,大概有一年的滞后期,会导致物价上涨。2011年我国M2增长率降下来了,只有13.6%,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随之下降。今年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出M2增长率要控制在13%左右,比去年13.8%要降低一点,目的就是要抑制货币供给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但从总体上说,我国货币供给总量的绝对数还是很大的,去年我国M2为97.4万亿元,如果今年增长13%,那么今年我国M2总量将会达到110万亿元,将是我国GDP总量的2倍,这个比例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从M2与GDP的比率来看,我国的货币供给远超实际生产供给。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有货币供给过多的问题。我国货币供给之所以能够供给这么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是我们国家整体的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在整体金融业里面,我们是以银行业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独大,其他业包括证券业、保险业等相规模都比较小,商业银行资产远超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的资产,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金融业是银行的“恐龙时代“,而且银行业盈利水平很高。2011年我国银行业盈利1万多亿元,世界一千家大银行里面,盈利水平最高的就是我们国家的银行,前三甲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仅次于美国的摩根大通,位于第五位。我们国家商业银行在盈利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非常高的。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再一个是外汇储备多,导致人民币占款量大。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量为3.3万亿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一,相应的由于占用外汇,政府就要用人民币对冲,相应投放的人民币高达20多万亿元,由此形成输入性通胀压力。针对这两大问题,也就是银行独大和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我国必须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来解决。

就银行独大的问题而言,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突出强调了两点:一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促进金融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这两条是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的,要从整体上来看。

具体来讲,系统性风险是指在短期内整体金融业的主要金融机构都陷入亏损倒闭的境地。这种风险就像“5.12”汶川大地震一样,不可预测、不可控制,一旦爆发,就意味着巨大破坏力,将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经济衰退。2008年9月15日美国以证券业为主的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倒闭,紧接着美国第1到第3大投资银行-摩根、高盛和美林也陷入破产的境地,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集团、最大的房贷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最大的储蓄机构美国储蓄银行、最大的保险机构AIG公司也陷入倒闭的风险,从而导致系统性风险的显现及美国次贷危机的总爆发。我国现在银行业独大,如果商业银行也在短期内出现亏损倒闭的风险,那么我国也有可能显现系统性风险及金融危机。所以我国必须采取深化改革的措施,包括支持金融业创新,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把证券业、保险业、风险投资与评估业做大做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形成利率和汇率的自由浮动机制,提升银行业内部的竞争活力和服务竞争力。也就是说让银行之间增加彼此之间的竞争,因为利率一旦市场化,贷款利率将会降低,银行就将彼此之间要有一定的竞争力。只有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完善诚信基础上,强化综合监管、原则监管、表外业务监管和资产保全,才能有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些原则性的改革措施,实际表明我国现代银行业主要靠信贷规模盈利在单位资产水平上并不高,只有2%,但是规模很大。2011年我国银行业资产达到110多万亿。因为规模大,所以它不足2%的盈利,使得盈利绝对额也很高。反之,比如说我们开一个饭馆盈利水平在30%,但是饭馆做不大,盈利绝对额也不会很高。但是银行业做得大,所以它的盈利规模可以很大。同时商业规模为了做大规模,它往往“累大户”,他要对大企业增加贷款。商业银行给大会带看也有他的客观原因,就是大户有担保资产和健全的财务报表,它的盈利预期比较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评估比较容易评估出来,活力性也比较高,所以商业银行就愿意“累大户”,但是商业银行也存在商业风险,如果搞不好贷款变成“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商业银行将会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我们国家中小型、微型企业和农户,在创业期和成长期需要资金支持,但缺乏担保资产和完备的财务报表,盈利状况又很难难料,如果让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必然感到困难,他就要进行较长的审贷,进行单独设计避险产品,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否则,银行资产就不容易保全。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