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当今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崭新理论,迄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内容,所以十八大新党章明文规定以这三者作为当今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南。以下我们简要分析这三者在近30多年来是怎样逐步形成并在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才终于写进党章的。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里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显然就是总结了建国以来我们走苏联的道路,照搬照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崭新结论。这表明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已经以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可是1982年9月6日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还是写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到1987年10月召开中共十三大,在大会报告中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九年的实践经验,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的结合等十二个要点。
1992年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九个方面,比之党的十三大的总结,又增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备要分三步走等新内容。但是十四大的新党章关于党的指导思想还是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到90年代中期,报刊上已经有人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为邓小平理论,然而党中央的文件和党政领导人的讲话从未有过“邓小平理论”的提法。直到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后,党中央才在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等单位联合发面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中称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同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才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题目,在报告中专门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9月18日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第一次写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其一是:为什么不用邓小平思想与毛泽东思想并列?依我体会,那是因为从党的十三大起到党的十五大前这十年间,党的文件一直都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既然已经肯定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当然理应简称为“邓小平理论”,而不必改用邓小平思想;而“毛泽东思想”在1943年提出时,毛泽东本人是同意的,如前所述,他认为自己的思想“体系还没有成熟”所以他不同意用毛泽东主义或毛泽东理论的提法,实际上毛泽东思想也就是毛泽东理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较为完整的理论。其二,既然邓小平生前只同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不同意用“邓小平理论”,为什么在邓小平逝世后还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称“邓小平理论”呢?依我体会,那是因为要充分肯定邓小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者的地位与作用,要号召全党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思想,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全面成功。鉴于在毛泽东生前就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助长了毛泽东骄傲自满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所以在邓小平过世后再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就不会产生消极的副作用。
前已论及,不论党章中规定以谁的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实际上在现实实践中总是以理论主要领导人的思想作为指导。中共十五大刚结束两年半,到20世纪末年,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于2000年2月20日到广东高州市视察时,在讲话中提出我们需要做到“五个始终”,即“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人民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在这“五个始终”之中已包含随后他提出的“三个代表”之中的两个代表,即代表先进生产力和代表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天之后,即2月25日他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发表的讲话中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说:“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这里所总结、归纳的“三个代表”思想当天经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联名写出报道,第二天(即2月26日)就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出来,并且用四号黑体字排印,随后被简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这三句话。从3月份起全国各种纸质和声像媒体连续不断、越来越高调越系统地大力宣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3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会特约评论员写的题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头文章,其中提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立党之本,力量之源,生命之基。”这个新提法颇得江泽民同志赞赏。他把其中“生命之基”这句不够确切的词语改为“执政之基”,于5月14日在党建座谈会的讲话中指明:“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央文献研究室还把江泽民同志从2000年2月25日至2001年7月1日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12篇文稿,汇编为《论“三个代表”》一书,约10万字,于2001年8月出版单行本。仅从我手边保存的一本第7次印刷本得知,此书印数已达132万册。由此可见其发行量是十分可观的。从2000年12月起,全国农村还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持续了半年才基本结束。在2001年7月之后,江泽民同志还多次讲到“三个代表”问题。2002年11月8日他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四项要求。正是在这次决定江泽民同志不再担任党中央总书记的党代会上通过的新党章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由上述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2000年高州讲话萌芽、广州讲话形成到2002年写进党章只经历了不到两年时间;而毛泽东思想从1928年形成到1945年写进党章却经历了近十七年,邓小平理论从.1978年提出到1997年写进党章也经历了十八年多。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党章中刚写加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之后,仅相隔隔五年时间,2002年的十六大党章中又添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这在国际共运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在2001至2002年间,我见到书刊中有“江泽民学说”的提法。好在党中央没有采用这个说法,而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前并没有加上提出者个人的姓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者并列排列,虽然显得不够协调(国为前两者都有提出者个人姓名),但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前没有另加上健在领导人的姓名,毕竟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