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民收入的蛋糕如何分配

日本国民收入的蛋糕如何分配

近20年来,日本政坛风云变幻,首相频繁更迭,但是,日本社会却相当稳定。这与日本对国民收入蛋糕的分配很有关系。

做大蛋糕而非蛋糕盒,才能真正增加国民收入

一个大大的蛋糕盒,如果里面装的蛋糕很小,那么,每个人能分到的就很有限。GDP与可分配国民收入的关系,类似于蛋糕盒与蛋糕。蛋糕盒做得大,并不意味着里面的蛋糕也同样大。因此,我们观察日本经济及其国民收入水平,不但要看GDP增长率,更要看其可分配国民收入(日语称“可处分国民所得”)的增长状况。从1955年到1985年间,日本的可分配国民收入增长了35.5倍,年均增长率为12.7%,其中,居民收入总额增长了34.2倍,年均增长率约为12.6%。由此可见,日本用来分配给国民的蛋糕,增长得相当快。

在日本,蛋糕快速做大的过程,既是不断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所有产业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价值率的过程。附加价值率是在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在产品总价值中所占的比率。一般而言,新兴行业和垄断行业,容易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率。

日本企业不断向更高的产业层次发展,提高深加工能力和精加工水平,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目的不外是谋求更高的利润,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率。附加价值率越高,企业的利润越丰厚,劳动者的收入才有可能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不断增加,才能有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

蛋糕怎么切,初次分配很关键

日本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体现在它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上。从1955年到2008年,居民(含个体企业)在可分配国民收入中占比最低时为72.72%(1969年度),最高时达90.33%(2008年度)。同期,企业占比最高时为10.19%(1969年度),最低时为-0.91%(受石油危机影响最严重的1974年度);政府占比最高时为21.24%(1990年度),最低时为3.72%(2008年度)。在战后相当长时间里,居民成为日本唯一的“资金剩余部门”。

日本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绝大比重的分配格局,不可能靠再分配来实现。再分配的作用是对初次分配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事后找补”。如果初次分配阶段的基础打歪了,事后无论怎么找补,也难以修正过来。

需指出的是,作为“事后找补”的再分配,需要借助权力进行,其代价高昂。与再分配截然不同,初次分配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所付代价远低于再分配。因此,明智的制度选择是:能够通过初次分配解决的问题,不留到再分配阶段,否则会给权力寻租和腐败留下很大空间。初次分配并不等于完全放任市场调节。因为市场的分配功能是在制度规范下形成的。以日本为例,其初次分配格局的形成与下述两方面的制度约束密切相关。

一是美国占领当局主导的战后改革,从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经济基础出发,在解散财阀、打击大资本家气势的同时,将日本政府操控的财力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形成了“小政府”格局。后来,尽管美国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改变,但已经形成的分配格局却延续下来。政府遇有财政资金不足,不能轻易通过增税解决。这也是如今日本公债不断增大的重要因素。

二是健全劳动法,保障劳动者参加工会的权利,确立工会与用工方(企业)拥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增强劳动者的团体交涉力。自1955年起,日本各企业工会为争取提高工资和劳动待遇而搞的“春季斗争”成为惯例。从气势上看,“春季斗争”变得越来越“温柔”,甚至有些流于形式,但是,要求企业在收益增加的情况下给员工涨工资,也近乎成为惯例。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