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要实现农村人口有序转移

新型城镇化要实现农村人口有序转移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农村人口有序转移,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依照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布局,有规划、有节奏、有重点地推进农村人口向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有序转移,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加快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源于农业人口向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大规模转移。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不仅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还能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二是常住人口城镇化速度快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三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城镇化速度快于小城市(镇)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于我国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忽视了城镇化发展在时间上的推进节奏,在空间上的合理均衡布局。因此,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实际上是生产力空间布局与人口空间布局相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与人口战略布局相协调发展格局形成的过程,它体现了人口与城镇建设、人口与经济发展在空间、时序上的均衡与协调。客观上要求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空间支撑。城镇体系布局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善,必然影响着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与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的有序转移的水平与质量。按照规模适度、合理布局、特色鲜明和功能互补的原则,着力构建和完善包括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在内的五级城镇体系,是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重要条件。二是结构优化质量较高的产业体系。产业支撑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关键。规模小、专业化与产业化程度较低的第一产业必然会聚集大量富余劳动力;高能耗、高污染、资本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有限;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发展速度偏慢、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产业也抑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因此,必须要构建起能够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和人口有序转移的结构优化、质量较高的新型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