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的话语权:权力还是权利的平等?

平等的话语权:权力还是权利的平等?

在今天被很多人奉为神灵的平民话语权,其实包含着权利与权力两个层面,虽然权利人人享有,但权力却并非是理所当然的附赠品。在权利转化为权力的过程中,话语自身的作用,也许超出我们的想象

平等的话语权,究竟是指权力的平等,还是权利的平等?

微博的普及,使得一句话也随之流行,那就是,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意指网络特别是微博赋予了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对那些只有三两好友粉丝的用户来说,这个麦克风,无非可以满足他们“卡拉OK”的虚荣,而对那些拥有上千万的粉丝的“大V”们来说,这支麦克风却能带来体育馆里的演唱会或央视春晚那般的震荡与回响。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误读、误用福柯的话语与话语权这两个概念,离其本意已经很远。在福柯看来,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但是在今天,“话语权”更多的时候只是指人们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借此影响他人的“权力”。姑且先保持这种误用吧。但即使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去使用“话语权”这个词,我们也需要问一问自己,当我们说平等的话语权时,究竟是指权力的平等,还是权利的平等呢?

一系列因素的组合,构筑着话语权力的差序格局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权利不等于权力。话语权利转化为话语权力,还需要很多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细看微博上的“大V”们,除了通过艰难的个人努力升到“明星”位置的个别草根外,其他其实都是已经在各个领域功成名就的名人们。身份、地位、声望、专业能力等,仍然是话语权力形成的主要因素。亲和力、感染力,也是意见领袖们常见的特质。

除了以上因素外,话语本身也是造成权力落差的原因之一。当我们讨论话语权时,实际上常常只是看到话语之外的力量对于权力的控制,却忽视了一个事实,话语本身就能造成权力的落差。这种权力关系的形成与现实的社会结构无关,它只是来自话语。话语的锋芒、话语的智慧、话语的幽默、话语的时尚、知识与信息量以及对听众心理的谙熟,或者辩论的技巧等,这些都可能会成为将权利转化为权力的动力。

作为以对话为主的虚拟空间,网络使得话语表达的技巧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话语会带来格局的洗牌。不善言语交锋者,哪怕有现实世界的光环,也未必还能赢得万众瞩目。

在网络话语厮杀背后起作用的,还有说话者的网络“基因”。要在微博这样“江湖”中脱颖而出,必须有足够好的悟性和“水性”,要有适应网络生存的基因。不理解网络,不理解网络文化,就无法在这个江湖中闯荡。

意见领袖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网民的集体选择。那些无法实现自己的话语权力的网民,只能把握在自己手上的一个个小小的权利的火种,交到意见领袖的手上,于是意见领袖们拥有了一把把具有话语权力的熊熊火炬。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意见领袖是网民话语权的集成者,也被很多网民寄予了代言者的期望。但要承载这种期望,需要有足够的品质和能力。

不管是哪些因素的组合,它们最终都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认同”,无论是情感上的认同,还是价值上的认同。尽管网民的认同并非都经过理性的考察与判断,但认同是网络话语权力形成的终极秘诀,也是话语权力巩固的基础。

因此,常态下,微博以及整个网络平台,更多地是在每个个体拥有话语权利的基础上,构筑着话语权力的差序格局。

这张网络所具有的积聚权利与放大权力的能力超乎想象

虽然人人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只是一幅看上去很美的图画,对个体来说,从权利到权力,这之间通常也有着一条漫长的路,但包括微博在内的互联网应用的确在某些方面又改变了话语权力的传统格局。

对于普通用户,尽管平时他们握着的“麦克风”音量微弱,但是如果他们触及了某个敏感话题或敏感地带,那么,这个“麦克风”的音量也可能被不断放大,而这靠的是微博平台上四通八达的人际网络。这张关系网,也是传播网。在公共话题的激发下,人们开始用自己的“话筒”接力,这种接力也是权利的一种传递与累积,分散的权利逐渐被凝聚起来,变成了权力。比起以往的网络应用,微博最大的特点,是通过通达每个用户的关系网络,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体紧紧连接在一起。这张网络所具有的积聚权利与放大权力的能力超乎想象。所以,在特殊情况下,草根个体的话语权利也可以迅速地转化为影响力。

微博上那些作为意见领袖的“大V”们,则是在常态下影响着这个平台的信息与意见走向。他们或者作为强势内容源,向人们提供独家的或高质量的信息、知识、见解;或者作为信号放大器,促进某些信息的迅速传播;或者作为流向调节阀,影响信息流动的方向;或者作为“意见气候”的营造者,影响着舆论的形成。他们挥舞的大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中的风云变幻,甚至影响到现实世界。但就像媒体一样,拥有了比常人更大话语权力的意见领袖们,也必须对权力心存敬畏。网络带来了分权,但未必会带来权力的平等。在今天被很多人奉为神灵的平民话语权,其实包含着权利与权力两个层面,虽然权利人人享有,但权力却并非是理所当然的附赠品。在权利转化为权力的过程中,话语自身的作用,也许超出我们的想象。

微博平台上话语权的博弈,它更应该成为主流话语与民意互动下的社会变革进程

传统媒体时代的主流话语权的拥有者,未必全都能在微博上继续响亮发声,也未必再有往日呼风唤雨的能量。哪怕是那些闪烁着“媒体”或“政府机构”光芒的官方“麦克风”,在这样一个需要靠努力才能争取到听众的地方,也可能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寂寞感与无力感。

被意见领袖抢了风头的官方账号,也许更应该从那些“大V”的网络基因与成长秘诀中,反观自己的不足,去学习对话的态度、对话的方式。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建立有效的关系网络与传播网络,比握着一支曾经展示过威严力量的话筒更重要。

网络意见领袖的一个制胜秘籍,是来自于网民的“认同”。由于没有了现实空间的制度性力量的保驾护航,在网络中,主流话语权的拥有者未必理所当然地得到多数网民的认同,甚至公众认同的缺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障碍。把那些各怀心事来围观自己的看客们,变成对自己产生价值认同或情感认同的真正的“粉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并非是靠说话、对话能解决的。赢得网络话语权力,比掌握传统的主流话语渠道,更富挑战性。网络话语权力的大小,是检验主流话语权力拥有者的能力与公众信任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网络现在未必赋予了所有人平等的话语权,但它已打破了原有的话语权力格局。主流话语权力的拥有者,与拥有了话语权利的公众,以及代表民间话语权力的意见领袖,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必然会有一场新的博弈。但显然,这不应仅仅被视为话语权的博弈,它更应该成为主流话语与民意互动下的社会变革进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新媒体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