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中国文化
上世纪90年代,如果你有幸走进美国收藏家保罗•辛格在新泽西州的私宅,恐怕禁不住要为眼前景象惊呼一声:面积不大的两居室住所内,几个高大书架上密密麻麻但是整整齐齐陈列着大批中国古代艺术品,从青铜器、金饰、刀剑、雕塑到小型瓷器,超过5000件。
这个“两居室博物馆”的部分精华如今呈现于公众眼前。今年1月19日到7月7日,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之赛克勒美术馆举行辛格藏品特展,策展人为特展起了一个很贴切的名字——“一个人对古代中国的探索”。
博物馆中国古代艺术部门主任卫其志(本名基思•威尔逊)在采访中介绍说,已故收藏家辛格的本行是精神病学家,但对收藏和考古情有独钟,完全自学成材。在其93载人生中,长达70年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中国古代艺术研究和收藏。论家境,他只能算是“小富人家”,却倾其所有于收藏这一“副业”。辛格对早期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填补了圈内不少空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佐证;他还凭借大量微型和小型藏品而被圈内好友称为“小东西先生”。
卫其志说,辛格与赛克勒美术馆创始人亚瑟•赛克勒相识30多年,两人同样对亚洲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抱有浓厚兴趣。同为精神病学家和收藏家的赛克勒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资助辛格的收藏工作。两人相隔10年先后离世。按生前约定,辛格1997年去世后其所有藏品捐赠给赛克勒美术馆。
在卫其志看来,与深深迷恋中国艺术却不太懂中文、没去过中国的辛格不同,如今在美国的中国艺术研究者、收藏者乃至普通大众无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对中国艺术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也超过了前人。
“对美国观众来说,一个故事已经不够了,他们需要更多故事。”卫其志说:“有了辛格的5000多件藏品以及美术馆的大量藏品,我可以为他们讲述更多关于中国和亚洲艺术的故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