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两大发展空间:梯度与城镇化

中国经济两大发展空间:梯度与城镇化

2012年我国各地区人均GDP梯队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初发布的全国和各地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地区《政府工作报告》等初步数据整理和计算,并不十分准确,仅供分析参考。待《中国统计摘要2013》和《中国统计年鉴2013》出版后,以其为准。本表按2012年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6.3125元人民币。

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情出发,在未来五年至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发展有两大空间:一是由各地区人均GDP水平差距所带来的发展空间,二是由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带来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两大发展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城镇化的深度推进是实现人均GDP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区域梯度与协调发展

先看各地区人均GDP水平的差距。现以2012年最新的初步数据来作考察,各地区可分为以下四大梯队(见表)。

第一梯队,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有6个地区: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浙江。其中,除西部的内蒙古之外,全为东部地区。

第二梯队,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下、6000美元以上(也就是比全国平均水平6091美元高)。有8个地区: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吉林、重庆、湖北、陕西。其中,东部地区4个,中、西部地区各2个。

第三梯队,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下、4000美元以上。有13个地区:除东部地区的河北、海南之外,全部为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6个:黑龙江、山西、湖南、河南、安徽、江西。西部地区5个:宁夏、新疆、青海、四川、广西。

第四梯队,人均GDP在4000美元以下。有4个地区:西藏、云南、甘肃、贵州,全为西部地区。

按照世界银行每年对不同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国民总收入与人均GDP相差不多)的分组标准,我国在1997年以前长期处于“低收入组”;199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升至790美元,开始进入“下中等收入组”;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4260美元,开始进入“上中等收入组”,至今刚刚3年。2012年,我国人均GDP初步数据为6091美元,离进入“高收入组”的12000多美元标准还差一半。从总体上说,我国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对不同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分组标准(2012年的分组标准尚未公布),12476美元及以上为高收入经济体,4036—1247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1026—403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经济体,1025美元及以下为低收入经济体。大体参照这个标准,我国上述第一梯队的地区已经接近或达到高收入水平,第二、三梯队的地区大体处于上中等收入水平,第四梯队的地区大体处于下中等收入水平。从各地区人均GDP水平的差距看,我国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