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的中国渊源

摘要:人称“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去世的消息引来全球关注。在中国,“撒切尔”这个名字被人们广泛熟知,则多是因为香港回归。

人称“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去世的消息引来全球关注。在中国,“撒切尔”这个名字被人们广泛熟知,则多是因为香港回归。

1984年,撒切尔夫人访华时,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无论是英方解密的外交档案还是媒体的种种描述,其间历史的花絮很多,众说纷纭。

事实上,“铁娘子”有生之年曾五度访华,与中国颇有“渊源”。从初次访华时斟酌宴请中方官员的菜单,到在香港问题谈判中“碰钉子”,再到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撒切尔夫人在中国留下了诸多印记。

(图片: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首次访华选菜单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这是英国政府首脑首访新中国。

英国剑桥大学撒切尔档案馆今年3月22日公开的文件显示,英方对这次访问做足准备,就在北京宴请中方官员的菜单再三斟酌。

玛格丽特•撒切尔基金会历史研究员克里斯•科林斯说:“那份菜单经过许多、许多、许多轮讨论。”

英方当时决定,把人民大会堂作为宴请地点。撒切尔面临两种菜单选择,一种菜单的花费为50元人民币,另一种为75元人民币。

英国外交部建议撒切尔选择50元人民币的菜单。“铁娘子”赞同,但提议修改菜单,添加苏格兰熏三文鱼,并且要求把当时在苏联颇受欢迎的黄油面包换成水果沙拉。

科林斯说,撒切尔选择较便宜的菜品意在规避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她不想在回国时看到报纸头条:玛格丽特一方面削减医疗费用,却用大量公共资金宴请。”

英方时任驻华大使珀西•克拉多克(中文名柯利达)在电报中向撒切尔表达不同看法,称不应“抠门”,建议把鱼翅等高档菜品加入菜单并且不要在酒水方面过于节省。“铁娘子”随后采纳克拉多克的建议。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