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论自信促实践创新

以理论自信促实践创新

摘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笔者深切感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个充满着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报告。贵阳在建生态文明市的5年实践创新中,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和切入点,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笔者深切感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个充满着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报告。从理论创新的视角分析,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层面上全面系统的论述。对我们社科界坚定理论自信鼓舞士气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党的思想灵魂来自理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倍加清醒”。报告说出了我们对党的热爱真挚的感受,更让我们感悟到党在9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能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执著信念和不抛弃、不偏离的坚定精神。这种自信主要来自于几个层面。一是认知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它给中国的革命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使人们能在具体的实践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二是认同人民群众实践出真知的理论。我们党一贯信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十分尊重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理论蕴藏的力量始终坚信不疑。三是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理论建设。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加强理论建设的历史,始终将思想理论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敢于反省实践曲折的教训,善于修正错误的理论,勇于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以把握理论发展的卓越能力奠定了理论自信的基础。因此,我们社科理论工作者一定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理论建设,不断增强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定性。

二、党的力量来自理论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理论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强大的精神力量、思想力量和真理力量。我们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完全取决于理论思维的先进性。党的实践表明,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力量,我们就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不能取得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不能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力量,我们就不能取得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业绩,不能取得开创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没有科学发展观的力量,我们就不能取得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成果,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看,它向全党全国诠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应该说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的取得,是党的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党的指导思想来自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回顾我们党成立至今的历史,共召开了十八次党的代表大会,而真正实现党的指导思想创新只有四次:一是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明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第一次创新,有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成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二是1997年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第二次创新,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使整个国家的发展变化和前进方向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三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党怎么样长期执政,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和党的建设,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四是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第四次创新,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走科学发展道路,是实现党和国家目标的根本保障,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四、实践创新必须坚定理论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可见,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实践创新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源泉。贵阳在建生态文明市的5年实践创新中,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和切入点,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快增速,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6.8%,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同时,也取得了全国第一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和《建设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与监测方法》等理论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市委、市政府坚定生态文明理论自信的结果。当前,全省在攻坚克难、推进改革、凝心聚力、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力量,必须把理论自信的精神体现和贯穿到工作中。一是社科理论界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自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深入学习,深入研究。二是要以新的方式广泛开展学习贯彻活动,近期贵阳市社科联加大了学习宣传力度,将十八大报告新思想、新要求、新表述等以信息的形式,发给了各位领导和社科联全体委员、常委,21日在金华园社区启动了社科专家学习十八大精神六行活动(社区行、企业行、学校行、部队行、机关行、农村行),组织机关全体干部结合贵阳实际分专题深学十八大精神,准确诠释报告的精神实质,更好地肩负起理论武装的重大责任,力争在深入研究阐释科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解决现实问题中出思想、出精品。三是要联系贵州贵阳实际,着力研究振兴工业、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改善民生等创新性课题,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四是要以贵阳建生态文明市的实践优势,坚定理论自信、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实践创新,为打造中国生态文明“贵阳样本”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五是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大问题,认真思考、潜心研究,力争拿出一批有决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提升贵州贵阳的核心竞争力尽责,为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尽力。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