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面试考题
1.近期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连续出现“H7N9禽流感”,引起关注。公众非常想知道这方面的相关信息。假如你是一位新闻发言人,你认为公众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90秒后追问:假如你发布信息后,社会出现恐慌,那该怎么办?
2.“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请就人类社会发展与大自然的关系发表评论。
90秒后追问:基于你的评价,你打算在当下、在未来做些什么?
3.请以“我和诺贝尔奖的距离”为题发表一段2分钟的演讲。
15日,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正式作出回应:题目并非随意或故意“为难”考生,我们需要有创新思维方式的、敢于拓展的人才,这与自主招生选拔的初衷是一致的。华工招生办同时给出了一题七解的例题解答。例如,“面包和馒头打擂谁会赢?”这道题,让不少考生找不到答题头绪。华工招生办称,“打擂”可以延伸理解为对抗、竞争、打架、比赛,考生不同的回答可以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质。可以参考以下几个答题方向:从文学角度看,面包和馒头原料都是面粉,可以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拓展;从中外对比角度看,可以从中外文化或者产品在市场的竞争拓展;还可以从材料、环保等其他角度展开思考。
一位参与华工自主招生面试的考官表示,当前一些学生越到高年级,思维模式越简单,而通往科学或者成功的道路是没有固定程序的。
【各方热议】
省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张定勇:
“有些新奇的题目其实是考察学生的反应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省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张定勇表示,学校出的“神题”没有标准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这类考题毕竟只占了一小部分,是高校自主招生的一种改革和尝试,考生可轻松面对。
“但一些题目忽视了人文基础知识的考察,起不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有点偏离教学实践。”张定勇表示,学校更应该选取一些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现实和生活的考题。
河南大学教师、作家郭灿金:
河南大学教师、作家郭灿金则认为:“自主招生的试题不能成为高考试题的升级版,应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对于这些非常规题型我们应保持宽容态度。”这类引发热议的“奇葩”题恰恰是考卷的亮点,这类题无标准答案,无法事先押题准备,更无法用万能答题模板来应对。
“‘奇葩’题同样可以有‘神回复’嘛。”他说,这类题目才能激发出考生思维的火花,让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闪光,优秀学生之间细微的区别才能得以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