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感谢舍友不杀之恩”说开去

由“感谢舍友不杀之恩”说开去

摘要:近日,“感谢舍友不杀之恩”话题在网上网下热传。由头众所周知,就是近期沸沸扬扬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南航金城学院一男生被室友捅死等恶性事件。”道德“缺课”,心理“失衡”,正是高校人文精神教育时有弱化的表征之一。而这时,人文精神教育显然更具教化与疏导的作用。

近日,“感谢舍友不杀之恩”话题在网上网下热传。由头众所周知,就是近期沸沸扬扬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南航金城学院一男生被室友捅死等恶性事件。网友纷纷感叹:真是惹谁不要惹舍友!真心感谢我曾经所有的同学们,谢谢你们的不杀之恩!是玩笑,是调侃,但细想更是无奈,也是悲哀。

“心理失衡”是近年国内外校园暴力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语。善妒、不信任、自卑、环境刺激等因素,让本该在校园里健康成长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而这心理“危机”在人们看来并没什么了不得,“司空见惯”而已。青少年健康心理教育应该成为家长和学校关注的热点。相信很多人还记得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令我们感到悲哀的是,另外版本的“马加爵”今日重演。高校道德、心理等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笔者在采访中曾接触过不少高校学子,很多人表示“思修课必然是要逃课的,还不如用来自习。”道德“缺课”,心理“失衡”,正是高校人文精神教育时有弱化的表征之一。

复旦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实验室橱窗贴出A4纸打印出来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黑体大字,这是多么深刻的警醒,让人不得不反思。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成功教育、生命教育等人文精神教育必须成为“主课”。从小学、中学,再到步入大学的门槛,一个人所要完成的不仅仅是系统的“知识性”学业,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全而有益于社会的“精神”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心清目远,有责任心,心灵充实,情感健康,人文精神教育才是最本位的教育。

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过,人文教育才是教育的灵魂。尊重灵魂的价值,培养高贵的灵魂,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什么是灵魂的高贵?就是有做人的尊严,有做人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亵渎人身上的神性的事”。而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

这一代的年轻人,压力大,有愿景,想活得更好,往往却活得艰辛。想创业,却又害怕失败。吃饱了勇敢,饿着了怯懦。这使许多年轻人畏葸不前,甚至心态异化。而这时,人文精神教育显然更具教化与疏导的作用。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