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之死”折射人与自然和谐之殇

“雀之死”折射人与自然和谐之殇

前不久,南京市某小区“一批麻雀”突然死亡,在H7N9禽流感发生的敏感时期,“天上居然掉死鸟”在各种猜测中,官方微博“@南京发布”第一时间回应公众,经市农委确认,这些死亡麻雀H7N9检测结果全部呈阴性,因此判断麻雀集体死亡不是禽流感所致。“至于麻雀为什么会死亡,需经过其他测验论证,结果出来后,会尽快发布”。

面对突发事件,以权威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防止引发“恐慌”等社会性问题,当然是一种进步。但笔者以为,有些事情不能止于一次“发布”。

追问这批麻雀为什么会死,不仅因为公众有这样的权利,还因为有更多困惑待解。麻雀不会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排除禽流感所致,会不会是食了有毒的谷子,饮了有毒的水,吸了有毒的空气,即便不是一毒致死,而是综合致病,“死了还找不到原因”亦有可能。但我们不得不想,原本繁衍力超强的麻雀,怎么会遇到如此的生存危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动全民打麻雀,在纪录片《新闻简报》中,一只麻雀落在电线杆上,人们爬上电线杆;落到房顶上,人们爬上房顶;落到树上,人们又爬到树上,挥舞着竹竿驱赶。最后,麻雀活活累死,从空中掉了下来。于是,人们“欢呼雀跃”。

但今天麻雀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人们却一点也笑不起来。其实,有生存危机的又何止麻雀,“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圈里养的,地上长的”,都可能面临知名或不知名原因的死亡。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在研究抗病毒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创造着“污染自己的病毒”。我们可以选择“不吃鸡”,但不可以选择不喝水、不呼吸空气。

麻雀之死,折射人与自然和谐之殇。及时向公众说明“麻雀之死不是禽流感所致”,只是政府职能的一个底线,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有效治理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上负起责任、奋力作为。不能认为这只是一市一地的任务,更不能为“死鸟没落在自家小区”而暗自庆幸。从麻雀之死中举一反三,抓住可能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伤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问题,“一件一件抓紧办,一年一年接着干”,锲而不舍地创造“绿色的生命银行”。如此说,“麻雀为什么会死”可能确实会“尽快发布”,但要真正认识雀死之殇,并从源头上治理还须有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智慧。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