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奈: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曾任卡特政府时期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时期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
王 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与约瑟夫·奈在他的哈佛办公室见面前,我们已通了许多封邮件。那时钓鱼岛问题正非常火热,我在邮件里强烈表达了对美国介入钓鱼岛的担忧,以及其软实力理论在中国近些年外交的不适应度。而他也在回信里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辩护,并半提醒半警告地说,中国必须学会控制好自己迅速增长的力量,而美国也要谨慎别陷入到东亚的安全困境中。
如果说福山致力于世界政治“过去时”式的总结,那么奈无疑是更喜欢以“将来时”的心态预测国际关系。所以,当所有人都在说美国衰弱时,他或许是全世界最坚决地拒绝承认这一点的。他发现了“绝对衰弱”和“相对衰弱”两个词,进而论证美国只是在综合实力上被新兴国家追近了,但美国也在奔跑,而不是后退,至于他国能否追上美国,或者超越美国,奈的结论是“不得而知”。
如果套用他的“未来不可知论”,他讲的或许有一些逻辑,毕竟如他所信奉的,罗马帝国当年衰弱还有拜占廷帝国,影响力延绵了1000多年;大英帝国的衰弱进程走了上百年,现在世界上英语文化还是无处不在。“至于美国衰弱,我不得而知。我知道的是,我在衰弱”。奈又露出一位老者爽朗的笑容。
让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论证的吧。
“软实力”还起作用吗?
王文: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思想或理论贡献的?
约瑟夫·奈:没有人能够了解国际关系中的所有事情。我努力指出那些过去有时被人忽视的问题。我认为,自己提出的“软实力”概念非常重要,它开启了人们看待国际事务真实一面的新视野。这些真实的一面也许与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有所不同。我的贡献就在于帮助人们看到之前理论上所忽视的地方。但没有人能够看透国际关系的所有问题点,这其中也包括我。
王文:正如您所说的,“软实力”一词目前很是流行,全世界都知道,它也许能堪称是国际视野中最知名的词组,但仍有一些人对软实力持有不同意见。近年来,很多人还与您辩论。对此,您如何看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