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是国运民生的头等大事,必须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各级粮食部门要肩负使命、履职尽责,不断提高粮食收储供应保障能力,为端牢13亿中国人的饭碗作出新的贡献。

天下粮仓

居安思危,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粮食是安天下之本。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近10年来,中央1号文件都紧扣农业和粮食主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罕见的“九连增”,2012年达到11791亿斤。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跨上了新台阶,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连年增产为做好粮食流通工作创造了条件。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市场以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粮食流通新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性粮食收购价格稳步提高,在促进农民种粮增收的同时,有效地满足了市场需求。粮食部门抓住粮食连年丰收的好时机,不断健全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通过适时、适量、适价向市场投放政策性粮食,保证了粮食市场正常供应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居安思危。在我国历史上,引起封建王朝更迭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农民吃不上饭揭竿而起,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长期处于紧缺状态,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缺粮饿死了人,教训十分深刻。国际上,因粮食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不少见。例如,2008年发生全球粮食危机,多个国家出现“粮食骚乱”,甚至造成社会和政治危机。去年以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大幅减产,国际粮价波动,给一些粮食进口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冲击。这些经验警示我们,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这些年,世界经济形势跌宕起伏,而我国却保持经济平稳和社会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业基础牢固,粮食生产连年增产,粮食流通畅通,粮食价格稳定。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处于紧平衡状态,即“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粮食安全仍存在不可低估的风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将刚性增长。虽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特别是在高基数上继续增产,难度将越来越大,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出现由增到减的“拐点”。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左右的人口,当前我国粮食消费量约占世界的1/4,相当于全球粮食贸易量的2倍。在全球还有9亿多人严重缺粮的情况下,寄希望于依靠进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不现实的,中国只能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更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粮食流通领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还未完全落实,一些地方因粮食连年增产,粮食安全意识淡化,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北粮南运”主通道尚未打通,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粮食收储设施落后,全国有近1800亿斤仓容(约占总仓容的1/3)属危仓老库,基层粮食收储网点萎缩,东北等粮食主产区仓容缺口大;粮食供应网点未能全覆盖,一些地方应急供应能力还很脆弱;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每年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就达700亿斤以上。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按照“底线思维”的方法,把政策措施考虑得更周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