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污染减排落实在行动上

把污染减排落实在行动上

摘要:“环境优良人人受益,环境恶化人人受害”,这是一个铁定的法则。环境与资源已成为制约我省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战略任务。唯有把污染减排的措施落实到行动上,切实行动起来,才是出路。

“环境优良人人受益,环境恶化人人受害”,这是一个铁定的法则。不论是穷人、富人还是前人、后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莫不如此。这个利害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切身体会到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

我省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省份,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贫困问题交织在一起。我省的工业结构又是以“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排放、资源依赖型)为主,从而使多重发展问题与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我省的发展处在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严酷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欠发达的经济水平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相当突出;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又受制于资源环境的约束,发展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与资源已成为制约我省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战略任务。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这里讲的“人人有责”,不是指道义上的“责”,而是指法律规定的职责和责任;这里的“人人”不仅是指自然人,还包括法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健全协调的环境法体系,制定和颁布环境保护法律9部,行政法规50多项,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70多件,环境标准400多项,我国签署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有50多项。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人们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环境保护,重在行动。在这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污染减排不是单纯的环保措施,而是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污染减排不是经济增长的累赘包袱,而是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污染减排不是政府的工作负担,而是政府优化和配置环境资源的重要职能;污染减排不是企业的权宜之计,而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污染减排,我们不能抱侥幸心理,我们没有退路。否则,资源支撑不起,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唯有污染减排,科学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唯有把污染减排的措施落实到行动上,切实行动起来,才是出路。

(作者系甘肃省环保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