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泛漫化及其民生取向

文化泛漫化及其民生取向

文化泛漫化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随意浏览电视节目,就能看到追风、扎堆的种种“文化”:有“星光大道”的选秀文化,有“非诚勿扰”的相亲文化,有“开心辞典”的益智文化,有“一槌定音”的理财文化;还有抖落家藏的鉴宝文化、结伴驴友的酷游文化、解析病理的养生文化、“鸡汤”经典的“开讲”文化……面对这种种“文化”,不少文化人觉得“文化”被稀释、被边缘、被俗常、被平庸;但换一个角度,透过“文化泛漫化”的种种现象,我们看到的是文化关注着“民生取向”。

关注“民生取向”的文化在当下的确是一种含“文”量不高的文化。因此,在“泛漫化”文化中漫游的“屌丝”往往被取乐,同样在其中“导游”的专家也难免被“拍砖”。不过虽说一边取乐一边拍砖,但芸芸众生在乐此不疲中“生生不息”。对于文化的泛漫化,文化人也开始出现分化——有人看到了这些“准文化”消费的市场机遇,放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而步入“著书都为稻粱谋”的俗常;有人则痛惜“精神家园”的萧索气象,拒绝“过把瘾就死”而信守“板凳要坐十年冷”……于是,文化的俗雅之争、文化人的弃守之论、文化大师的去从之辩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问题”。

也可以说“文化泛漫化”是这个时代的“文化问题”。“文化泛漫化”为什么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景观?这是一个“文化问题”。“文化泛漫化”对这个时代的文化意味着什么?这也是一个“文化问题”。“文化泛漫化”的时代景观应当如何应对?这还是一个“文化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文化问题”是时代文化建设的召唤!时代有“问题”不是时代“有问题”,文化有“问题”也不是文化“有问题”,“文化泛漫化”作为时代的“文化问题”是文化建设需要坦然面对、欣然比对、毅然答对的课题!

“文化泛漫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行为”的泛漫。除前述选秀、相亲、益智、理财、鉴宝、酷游、养生等等,还有各种土产、特产借文化摆摊、用文化贴金、以文化牟利,由此而派生出诸如花草、水果、美食、佳酿、奇石、红木等“文化节日”。“文化节日”毫无节制的泛漫,给人一种口味真重、心地不纯的印象。但稍加分析,地域性“特色文化节”的举办,其实是某种为“民生”造“市场”的举措,是“旅游+购物”文化的派生物。“节日”作为文化,大约与我国注重时令节气的农耕文明有关;当它与市场经济不期而遇,“节日”的时间性市场比“街区”的空间性市场显得更有号召力。这其实也暗示出,在我们这个“实用理性”根深蒂固的国度,“民生”所在很难说不是“文化”所在。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