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摘要:一个既爱读“有用”书、并且更爱读“无用”书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喜爱读书,写在人们脸上的焦虑就会慢慢少去,社会也会变得越来越宁静有序。

一个既爱读“有用”书、并且更爱读“无用”书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人们常说,春日融融好读书。时已立夏,每年4月的“全民读书月”和“世界读书日”也已匆匆过去。但读书,肯定不应当是某一天,某一个月,某一季的事。

我国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青年科学家潘建伟,前不久撰文讲到两个小故事:他在奥地利的一个山区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医院,先后邂逅一位80岁的老太太和一个小护士,她们居然都对量子物理很感兴趣,而且常常阅读这方面的书籍。

在世俗的眼光里,读这些“无用”之书似乎毫无意义。然而,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社会,人们会把读书当成家常便饭,就像上述那位老太太和小护士。与升学、考级、谋职相关联的“有用”之书,当然是要读的,但我们还要把更多精力倾注到“无用”之书上,因为它们对提升人的综合能力、对涵养我们的精神品质十分有益。一些蕴含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无用”之书,恰恰是滋养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被各类“大师”、“大仙”忽悠得团团转?为什么一些地位很高、财富很多的人,却空话错话连篇,让人觉得荒唐可笑?很重要的原因是,书、特别是“无用”书读得太少。

把读书当成家常便饭,必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种习惯就像穿衣吃饭、呼吸空气一样,是内生于心灵深处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古人早有“枕上、厕上、马上”读书的习惯。今天,我们也完全可以在茶余饭后、在旅行途中、在一切闲暇的时光见缝插针读上几页书。

读书需要安静。一颗躁动不安、整天计较名利得失的灵魂不可能容下淡淡的书页。一个浮躁不安的社会,注定成就不了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养成,不是靠喊口号得来的,它需要化为千万人静悄悄地、自觉自愿的行动。

社会需要有标杆与榜样,学习型社会也是如此。社会的精英群体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风向标,他们的作用就是示范。在公众场合,领导干部如何避免讲“正确的废话”,如何讲深入浅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真话、实话;文体明星如何讲文明得体的话;企业家如何讲谦逊礼貌的话,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平时多下功夫学习,多读几本好书。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一个既爱读“有用”书、并且更爱读“无用”书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据报道,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为77.2期和6.56期,电子书阅读量为2.35本。纸质图书阅读量仅比2011年增长不到0.04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53.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少或比较少。

或许,因为忙,因为没有宁静氛围,都成为我们不爱读书的一种借口。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喜爱读书,写在人们脸上的焦虑就会慢慢少去,社会也会变得越来越宁静有序。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