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需求”还是一种共时性需求,同时指向人本身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性需求”的共时性要求当下社会的供给不能再是前一阶段的“历时性积累”性质,而应转换为新的“共时性提升”之内涵;相应地,当前我国实践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也就体现为:从“摆脱经济增长历时性落后”转向“破解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共时性挤压”。后者指的是:中国自身特殊的市场化模式具有内在紧张性,有效解决实现“权力经济=权利经济”的问题需要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而其能否跟进和跟进多少,对中国发展形成内在压力;中国现有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带来了诸多问题,发展中的“弱产权、低端口”体制性约束,使中国发展面临潜在风险。上述两个方面集中指向这样的问题,即我们的发展可持续性较弱,发展潜力不足,发展还需要外部制度的整体配套。如何转换我们的发展模式?如何创设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就对我们党最终实现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基于上述“发展性需求”,进而对当代中国发展新秩序进行理性建构并积极实践,直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向(6)
- “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2025-03-07
-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24-02-02
- 这个“大学堂”何以引人入胜2024-01-24
-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2023-12-26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2023-12-06
-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2023-11-29
- 亚残运会圆满落幕,有爱无“碍”绽放荣光2023-10-30
-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2023-10-27
-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2023-10-27
- 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2023-10-27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小屏幕打开大市场,农村电商激活乡土中国
- 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
- 科技进步驱动中国农机出海浪潮
- 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夯实创新发展素质基础
- 拓展和提振服务消费 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强动能
- 沈阳: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文化主体性的确立与升华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 北京世园公园:从盛会舞台到全民乐园的华丽蜕变
- 以创新为钥,打开县域消费大市场
- 携手共绘雪域高原繁荣发展的新时代画卷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4年降32% 感知美丽中国的“绿色密码”
【理论看点】王永中:“一带一路”使中国经济更加多元化
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成效
当前中国经济的地位与前景
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