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王成安:中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因和意义(2)

 

二、中非交往:合作互利,源远流长

(一)细数历届中方领导人访非

下面就讲讲我们习主席访问了非洲三国,我们最早去非洲访问的是周恩来总理,于1963年12月14日到1964年2月10日,访问了10国,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10国。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基本原则,一直到现在都在遵循的中非关系原则。一个是中国与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个和万隆的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特别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1964年提出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的时间里边,我们一直在遵循八项原则。

其中有一条我们对非洲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当时周总理就定了这套原则,就说我们在提供援助的时候不要人家东西。不像西方,要你一块地方,这块地方我来用用,这块港口我来用用,我派个部队作为军事基地,我们从来不提这个条件,我做30年对外援助我谈判的援助项目不知道有多少,从来没有附带条件。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旗帜应该长久的坚持下去,就像两个家庭或者两个人,人家困难你给人家帮助,你还提了很多条件。我借你这钱呢,你不能这么用,你不能那么用,你得给我点什么好处,你帮助人家还是给人家捣乱,是这个情况。另外,我们援外八项原则里,还特别提到我们要尊重人家主权,西方现在也该,也攻击我们说“又不符合条件又尊重人家主权,政权很腐败,你们这也不对呀,”就是这个向我们提出这样的批评,但是我们坚持,还是跟着当权的,我们这些非洲的领导人跟政府还是打交道,还是坚持跟他们打交道,这是我们一贯遵守的原则。不像有些西方国家专门支持反动派,不搞乱了不行,所以你看,现在某些国家,谁反对政府他就支持谁。

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访问非洲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访问,这两项原则是指导我们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现在一直在遵循这些原则。后来周总理在六十年代,又3次访问了非洲,这有什么变化呢?就是搞互利合作,搞承包工程,搞投资,是吧?投资市场了,就是有这么一个变化。

那么,第三个重要访问,朱镕基当副总理,当总理的时候,访问了坦桑尼亚,毛里求斯,等等6国,提出了发展中非关系的三点主张,朱总理先后又两次访问非洲,那么这一次访问也是至关重要,在1995年又提出了中国援外方式的改革,提出向非洲提供优惠性贷款,这是一种援助性贷款,援助性贷款扩大我们的规模,也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跟当地企业进行合作。

第四次重要访问是李鹏,当时他是总理跟委员长,有两次访问非洲这几个国家。

第五个重要访问是江泽民,他先后又访问了肯尼亚、南非,一共四次访问非洲。江泽民访问提出了面向20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非关系,这些建议。

第六个重要访问就是胡锦涛主席,访问了埃及、又访问了摩洛哥等等,一共6次访问非洲。应该说胡主席是访问非洲最多的中国领导人。

第七个是温家宝总理,他两次访问非洲。特别第二次访问非洲,到了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了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开幕式,推出了中国对非合作新的八项举措。

那么贾庆林,作为政协主席也访问了非洲,出席了非盟的会议,非盟会议中心占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99米高,一共20层,这是中国既坦赞铁路之后第二个大的援助非洲项目。

最近一个是习近平主席,他访问了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这三个国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特别出席了在南非举办的金砖国家会议,确定了金砖国家与非洲一个很好的合作关系。

(二)中非交往始自汉代

那么,第三部分就像大家介绍一些中非源远流长的友谊。中国和非洲的关系不是现在才有的,中国和非洲的民间交往早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就有了,通过丝绸之路前往非洲,地中海国家,南岸国家,那么就开始了与非洲的交往。在唐朝我们有个青白瓷器,而现在这些东西在埃及几个国家都有所发现。到了宋朝,《诸蕃志》已经记载了非洲的风土人情,到了元朝有个叫汪大渊的人,已经到达了非洲桑给巴尔等地方,但是我也不知道汪大渊是怎么去的,现在看到这些资料,他怎么能够从南方某一个城市到达非洲?那时候交通工具不像现在有飞机有船,这个人本事很大。到了明代这个时候就有真实记载,确实也有考古发现,郑和下西洋,七下西洋,从第四次开始就到了非洲索马里、肯尼亚、莫桑比克等等,其中马林国王,就是现在的马里。郑和到过非洲,后来得了病死在福州了,有这样的一些交往。

从新中国成立到非洲国家独立,开创了中非关系新的纪元。1963年5月25日作为非洲独立日,其实最早独立的是加纳,1957年加纳就已经独立了,那么中非关系有三大阶段。

第一大阶段从1956年开始,我们建国是1949年,真正跟埃及建立外交关系是1956年,从与埃及建交开始作为中国和非洲建立外交关系的标志。当时中国向埃及提供了2000万瑞士法郎的无偿援助,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主权。之后,中国又援助阿尔及利亚,又援助了其他几个国家,像几内亚、加纳、索马里这些国家。1963年开始向阿尔及利亚派医疗队。1964年宣布八项原则之后又援助了火柴厂,甘蔗农场,糖厂,茶厂,广播电视,纺织厂等等。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毛主席讲,是非洲人给我们抬进联合国的,当时提案国有三分之二是非洲国家,其中有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在这届博鳌论坛的时候又到中国来了,跟我们关系一直非常的友好,是我们的朋友。

1970年到1976年的时候我们援助建成坦赞铁路,这个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这个中国赴坦赞两国施工的援外人员达到10万人,其中有70人牺牲在坦赞两国,埋骨于异国他乡,坦桑尼亚牺牲的烈士墓我还专门去过,援外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专门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有个20岁的辽宁营口人,车祸,就是一个拖拉机在起重吊装设备的时候,指挥也没注意他在后边,这拖拉机一倒就把他蹍在车下了,当时也就是22岁就死在那个地方,现在他的父母还在老家。这样的牺牲有的是,当地的黄蜂也很厉害,能把一个人活活蜇死,都是热带森林,加在一起一共有70人牺牲在那里。现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各有一块我们中国援外人员的公墓。

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就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中国逐步发展起来了,确立市场经济,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对非洲的经济技术合作实行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我们开始有承包工程,开展劳务合作。到了九十年代中叶就推出了中国对外援助方式的改革,扩大对非的援助决定。中非合作论坛2000年在北京召开第一次部长级会议,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那么十二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非贸易从106亿美元增长到1984亿美元,增长的幅度将近20倍,我们对非投资的存量有200亿美元,去年对非投资29亿美元,在非洲已经超过2000家。

在这里有必要讲一讲在2006年6月1号发表了中国对非洲的政策文件,过两天有个研讨会让我去讲一讲中国对非的战略,我说这就是一个战略,但是我们这个战略是不是晚一点,1956年建交到2006年,是不是这个战略太晚了?我说也不晚,战略有阶段性的战略,有总体战略。那么到2006年我们总结起来,这个战略也还为时不晚,这个战略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我们跟非洲要建立政治上平等互利,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就是我们跟非洲的关系是个战略伙伴关系了。

在2006年以后,中国政府连续推出援助非洲帮助非洲的重大举措,一个是2006年推出了八项举措,这八项举措中我们向非洲提供50亿美元融资,帮助建设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到了2009年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温家宝总理代表政府又提出第二个八项举措,中国拿出150亿美元帮助非洲,提高融资能力;到了2012年第四届部长会议时,胡锦涛代表政府又提出了五项举措,这个力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非常重要,也是促进中非关系发展的一些重要的,重大的战略措施。

责任编辑:平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