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走出去”新机制

探索中国“走出去”新机制

构建促进亚非拉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性公司化投融资平台

抓住当前中国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国际契机,构建基于全球视野的战略思维,通过扩大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实现资本、技术、管理、中低端产能“走出去”,既有利于突破自身面临的发展条件约束,优化外需结构,提高GNP,促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履行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责任

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且影响深远,适应全球政治经济竞争格局的新变化,积极扩大中国对亚非拉国家的开放,加快构建中国会同欧美发达国家、世行等国际组织共同促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模式,以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平等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日益成为各方共识,对提升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均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基于对中国及亚非拉国家双方的发展需求、各自具备的条件及优势分析,借鉴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基础设施领域发展经验,以及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提出了构建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型战略性、系统性、公司化、市场化投融资合作平台——设立基于政府间合作框架,融入各方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且股本及融资多元化、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发展公司”,并分析了推进这一新机制的可行性及预计成效,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聚焦亚非拉基础设施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具有强烈的基础设施发展意愿、巨大的资金需求,但现有的投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亚非拉国家发展的主要瓶颈。铁路、公路、机场、电力、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影响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基础设施对降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农产品(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交易、工业化进程、旅游服务业发展等意义重大。据分析,2001~2005年与1991~1995年相比,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年均增长率提升了1.6个百分点。

据有关研究,目前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缺陷广泛存在,全球大约有14亿人不能获得电力供应,8.8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26亿人不能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估计有10亿农村居民的住所与公路的距离在2公里以上。

基础设施的缺乏不但影响到数十亿人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限制了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改善,从而对创业、商业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削弱企业竞争力及国家整体竞争力。在撒哈拉以南(下称“撒南”)非洲,由于电力匮乏且不稳定,许多企业自己发电,平均成本超过发电厂的3倍,其能源成本占总成本的10%以上;由于路网密度低,交通成本占企业间接成本的16%以上,从而将相当部分撒南非洲居民隔绝在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之外。

亚非拉国家具有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据世界银行2011年的有关研究,发展中国家2013年的基础设施需求约为1.25万亿~1.5万亿美元,而已落实的资金约为8500亿美元,资金缺口达4000亿~6500亿美元。亚行及麦肯锡公司预测,亚洲未来10年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8万亿美元,即每年约7500亿~8000亿美元。东盟2010年通过了每年2955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发展投资计划。非盟2012年初通过了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PIDA,2012~2040),每年资金缺口300亿美元以上。

现有的投融资模式难以满足亚非拉国家基础设施发展需要,融资总量严重不足及风险难以有效控制。从最具典型意义的非洲情况看,一方面,非洲国家政府财力薄弱,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支撑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非洲当前经济发展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政府财力薄弱,处于财政赤字状态,尽管外债规模因近年被全球各国陆续减免后大幅下降,但当前依靠非洲国家政府自身财力,无法支撑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巨额投入。另一方面,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现行的贷款模式不适用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世行贷款对象为各国政府,其每年贷款规模偏小,且多数投向非营利性的项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非洲国家造血能力弱的现状,容易使非洲国家陷入外债累积的恶性循环,信贷风险也难以有效控制。

世行在2011财年(2010年7月~2011年6月)对非洲承诺优惠贷款和赠款总额71亿美元。在这些款项中,主要包括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援助,对非洲区域一体化投资项目贷款仅为10亿美元,距离2012年~2020年PIDA优先行动计划所需680亿美元,即年均75亿美元有较大的差距。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