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清卡”只是撕开了一个口子

运动式“清卡”只是撕开了一个口子

时长20分钟、剑指纪检干部收受会员卡行为的中纪委会议,昨日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好评。

今天(29日)媒体采访了多位反腐专家解读此事。专家分析,此举(清退会员卡)从纪检监察系统公务人员开始做起,将会给社会起到示范作用,“下一步整个公务员系统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番话道出了此次会议的本意,也让公众看到了新的反腐信号。由纪检干部扩展到全体公务员、由专项行动扩展到多项行动、由党政机关扩展到泛体制内单位再至整个社会,应该是近期整风的大致走向。

在中国,高层示范是比制度规范更“刚性”的约束,所以“从自己头上开刀”反而会让别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同样的,中国社会也是一个以官场为核心的共同体,因而官场规则的改变一般都会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从“习李新政”下各种改进作风的举措中都可以看到,新领导层已经将这个规律运用的相当灵活和成熟。

无论是打击“舌尖浪费”,还是改进文风会风,以及本次中央纪委会议的系统内“清卡”,都是以“正人必先正己”开头,然后在社会公众尤其是底层民众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呼应和回声,进而由一次官场整风发展成为一场边界模糊的社会运动。在现有情况下,不得不说,以发动群众运动倒逼政风改进的路子仍是不多得的可选项之一,且是短期内能将效果最大化的一个。

过去几个月对“舌尖浪费”的打击,其实留下了很多可堪琢磨的经验。其一就是附着在体制上的旧习惯已经成为了相当强韧的社会潜规则,只能靠从上至下的运动式整顿才能撕开口子,倚仗日常的、不温不火的“制度建设”很难涤浊扬清。即便在评论者的思维里,“运动”已经和“制度”形成了一对反义词,但在中国现实语境下,后者往往需要在前者打开局面的形势下才能乘胜追击。

这也可以理解为,如果不能及时跟进一些基座式的制度建设,潜规则也会迅速的回弹并“愈合伤口”。运动的突发性和短期性特征使它的精神很难落实为社会契约,反而容易被视为“一时风头”和“特殊情况”,完全可以“避一避”和“躲过去”。对应说来,作为运动的参与者和维护者,社会公众也会因为它效果短暂而对下一次的动员免疫。

所以,每一条撕开的口子都应被看作一个制度建设的“根据地”。包括清退会员卡在内的专项行动,本应是建立三公约束机制、官员财产公开机制的子命题;它们的动态和成果,也应该被纳入后者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如果没有这个大方向,公众参与运动的热情会式微,运动本身的边际效应会递减,它在社会生活中留下的痕迹也会很快被时间擦去。

反腐肯定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种种腐败问题也不能靠静态等待一个总体设计来解决,这是我们仍要对运动式反腐抱有热情的原因。不过,每一场运动都应有制度目标,每一项改革也必须在摸石头的同时瞄着对岸,这是我们不空耗热情、不在河中心打转的基本前提。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