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 追求的结果还是过程

城镇化 追求的结果还是过程

关于探寻带动我国经济走出弱复苏的引擎,可以从三个问题着手进行分析。问题一,我国经济是否处于弱复苏状态?问题二,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改变这种状态,城镇化能否改变弱复苏状态?问题三,如何寻找拉动经济的引擎?包括拉动中国经济的引擎和拉动世界经济的引擎。

首先,我国经济从短时间来看确实是宏观指标都不太好,包括PMI的低迷曾一度引起市场的过度反应,乃至有人竟将日本股市狂跌也部分归咎于中国经济的弱势指标。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将李克强总理最看重的三个指标,即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定义为一项指数,仅就这三个指标来看目前也是差强人意。因此,有人指称中国经济处于弱复苏甚至弱衰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更准确的判断还需要从二季度乃至年度等相对中长期指标来加以验证才能得出。

上周路透社以匿名消息来源称国家发改委40万亿拉动经济的投资方案被高层否决,此消息虽然已经辟谣,但由于被传的40万亿是2007年4万亿投资的10倍,从某种层面而言,消息背后所透露出的某种信息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对比一下其他国家,希腊最近还处于危机中,仍需要欧盟的大量输血支持,乃至到中国求援,而塞浦路斯向所有超过10万欧元的储户征存款税,相对于他们的囊中空空,至少中国政府有在关键时刻以强大的财政支撑来进行投资拉动等有效手段。因此,国内外投资机构普遍看衰中国经济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好像又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际投行普遍唱空中国经济和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但后来我们都看到了,中国五大行成为了国际投资银行的储蓄罐和抽水机,赚得钵满盆满。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弱衰退这一论断可能过于悲观,至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印证这一论断。

第二,城镇化概念现在很热。其实,李克强总理的博士论文就涉及城镇化,他认为城市化与乡村之间还存在第三种结构,即城镇化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过渡阶段。对于有13亿人口、8亿农民的中国来说,这种说法显然是符合国情的。新一届政府已经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保增长和调结构兼顾的载体,但目前国内很多研究城镇化的文章和观点除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的有关论述外,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方法,解决之道普遍较宏观且模糊。事实上,要解决城镇化首先是农民手中真正有地,且土地可流转,这样农民进入城市时才可能有第一笔资本。同时城镇要有足够的政策环境使农民能够通过劳动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那就需要在户籍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乃至社会保障制度上有根本性的变革。而上述种种可能需要跟我国整体改革相结合才能落到实处。也许城镇化规划的几次推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问题过于复杂,尚未形成共识。换句话说,城镇化本身大家都同意,但对于如何实现城镇化的途径分歧过大。中国目前的城镇现状能否在消化高校大量毕业新增劳动力的同时容纳众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能牵涉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要避免重蹈印度孟买、巴西里约热内卢为代表的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国家出现的贫民窟密集、社会治安急剧恶化的覆辙,避免城镇化使城镇与城市整体生活质量出现下降的结果。

在这里必须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城镇化到底是我们追求的结果还是过程?如果把城镇化作为我们追求的结果,那就需要加大投资继续推动房地产搞大规模基建,农民往往将被迫上楼,最后变成地方政府的投资大合唱与调结构背道而驰的现象。现在恰恰存在这种倾向,为城镇化而城镇化;但如果把城镇化作为过程,那我们追求的结果就是教科书提及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明需要”。重点在人民需要,通过城镇化建设导致人民生活福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这或许才是城镇化的真谛。

第三,拉动经济的引擎是什么?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但差距就是潜力。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因此,城镇化可能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的长期引擎。但在目前有关城镇化的基本理念还未达成一致共识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指望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能在资本市场上立竿见影,一些投资者将城镇化作为炒作题材就显得相当幼稚了。

那拉动经济的短期有效引擎是什么?我认为高铁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引擎,足够高速的高铁能迅速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高铁至少能拉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型设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往上下游延伸拉动链条就更长了,包括建筑业等等。设想一下,一个四线城市如果和一线城市之间只存在1小时以内的空间距离,那这两个城市间的差距将大大缩小。如果高铁的时速是400公里/小时,那一个大型城市辐射的半径400公里范围内理论上都是城镇化的现实实现范围。这可以诞生多少我们所追求的城镇!因此,如果把高铁的高速发展作为城镇化建设的最重要抓手之一,可能是突破城镇化瓶颈的一个有效手段。相比公路运输容易拥堵,航空运输易受天气影响,高铁具有稳定、准时、高效、全天候等优势,这恰恰是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所证明了的。

进一步说,推动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哪里?美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最近有了明显的恢复,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以道琼斯指数屡创历史新高为标志的美国经济已经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处于美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那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哪里?如果把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美国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推动美国经济的是网络,新世纪头7、8年推动美国经济的引擎则是房地产。但布什政府采取的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大大降低了贷款门槛,许多人可以以零资产抵押模式获得贷款,使房地美、房利美两家房地产巨头经营濒临崩溃边缘。经过此轮危机美国经济明显需要再找另外的引擎,我的判断可能有三个发展方向:第一个引擎可能是以页岩气为代表的新的能源采集和使用方式,这一块现在还有争论。第二个引擎可能是4G、5G乃至NG的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发展,它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小引擎,但不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意义。第三个也是最有可能的引擎是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有可能成为像网络那样改变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革命性技术。

近来媒体所披露的两条有关3D打印技术的消息:1、3D能打印出手枪,杀伤力与真实手枪所差无几,其塑料材质连航空探测仪都无法探测;2、将来在探测火星乃至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所有的饮食有可能全部通过3D打印,不同口味不同营养不同烹饪方式乃至你能想到的一切。这完全颠覆了人们日常思维方式,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两条信息告诉我们3D打印技术可以决定人们的“生”与“死”。这一方面是可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3D打印技术完全有可能具有网络乃至超过网络的技术变革意义。而且3D打印在技术层面已然实现,而非许多生物科技类研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总而言之,目前的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如同许多机构所认为的可能“好不到哪儿去”,但更可能“坏不到哪儿去”。而相应的资本市场则真可以用一句老套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形容可能比较确切。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