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防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2)

推动国防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2)

摘要: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要充分发挥省军区部队主官在同级地方党委政府兼职这一优势,积极协调呼吁,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把握关键环节,着力提高融合式发展的质量效益

融合是方法、发展是目的、双赢是落点。只有找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着力点,满足军地双方需求互补互利,才能融得密切、融得深入、融得持久。只有实现资源共享、效益同出,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强势。

要在领导体系上共谋。要充分发挥双重领导优势,健全完善依法管武装、依法建武装、依法用武装的长效工作机制,改变凭个人感情抓武装的局面,保障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要充分发挥党委军事部和政府兵役机关的职能作用,既当好领导后备力量建设的“导演”,又当好地方党委、政府抓经济社会建设的“参谋”。

要在建设目标上共进。围绕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目标,从思想观念、目标规划、政策法规、建设任务、体制机制等各个层面,深化融合内容、拓展融合领域、提升融合效益,实现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的融合发展,实现军地建设体系由“分”到“合”的转型、由“浅”到“深”的渐进,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进程相一致、两个战略相配套、两个体系相兼容,在发展成果上相互转化,在发展水平上相互促进,做到一种投入两种效益,一种资源双方共享,形成经济建设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强大牵引力,切实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

要在应急力量上共建。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进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时,及时通报军事机关和国防动员机构,征求意见,通盘考虑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要与后备力量编组布局、装备技术综合保障的需求,促进平时与战时相衔接、军需与民用相协调,在军民融合中实现共建共用、军地共享。  

要在人才建设上共育。要充分利用地方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优势,将军民通用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后备人才素质。依托新兴工业园、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把部队急需的信息化人才预编进来,把各行业系统中训练有素、组织性强、具有一定军事技能的人员充实到民兵力量中去。将兵员征集列入驻地人才培养规划。通过服义务兵役和预备役等形式,将更多优秀青年输送到部队,通过军营这个大学校,解决农村青年文化素质偏低问题,为地方基层组织成规模地培养政治素质强、思想观念新、能力作风硬的骨干人才。

要在科技资源上共享。按照“平战衔接、军民结合、立足急需、保障重点”的原则,搞好军民通用技术的研究、储备和应用。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和部队装备技术优势,在重点行业、重要产品和常规项目中,搞好军民通用技术共同开发和技术转换。要加大对地方成熟技术的利用力度,完善军民通用装备动员体系,通过嫁接、移植、嵌入等方式,把地方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前沿学科和领域中的创新成果,运用到部队装备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之中,抓好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专业装备器材的配套和保障,提高部队整体建设效益。

要在文化建设上共荣。把国防教育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理论学习、各类学校素质教育和培训、新农村建设等领域,扩大国防教育普及率。突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体,发挥我省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优势,依托“青年民兵之家”、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出资、军地联办,把弘扬优良传统、培育优良作风纳入主流媒体宣传计划,形成繁荣、生动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