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三年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海瑞:三年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核心提示:

海瑞第三次复出,已经六十多岁了。两年后,他死于任上。同事王用汲清点他的遗物,除了自写的诗文,一点破旧的日常用品,财物方面只有几两碎银,可谓清贫到家。听到他的死讯,官民两方面的态度大不相同。官员中有不少人私以为庆,而老百姓则为之举哀,许多人哀恸不已,竟“罢市者数日”。海瑞出丧的那一天,他的灵柩抬出南京城经由水路运回老家,老百姓沿途设祭,数百里不绝。那场面实在感人。

每一个朝代,都会产生很多名人。而名人又分两种,一是载诸史籍,一是在老百姓中流传。

明朝的海瑞,便是老百姓比较喜欢的人。他的清官形象,一直让人怀念。

“笔架博士”

海瑞是海南岛琼山县人,身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此人以清廉著称,在当世就有极大的影响。他从走上仕途的那一天起,就表现出特立独行的品格。

他入仕的第一步,是在福建某县的学宫里当一个九品的博士。这个卑微的教职,只能说是有一份俸禄,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职权。有一天,省里的御史大人来到县里,视察学宫。县里一应官员,在县令、教谕等带领下,齐刷刷跪在堂下行恭迎大礼,唯独这位海瑞挺身不跪。旁人吓得不得了,问原因,海瑞说:“如果我到了御史衙门,当以下官的礼节谒见,但此处是学宫,是师长教士之地,教师在这儿向视察的上司磕头,岂不有辱师门?”这话乍听起来,确有道理,但官场上的尊卑之分,却是另有规矩。因此,学宫的负责人——两位训导认为海瑞狂悖,一起上前,摁住海瑞要他磕头。海瑞虽然瘦弱,此时发了犟,居然力气很大,两位训导摁不下他。这场会见被他搅局,弄得不欢而散。

这一次事件,可以称作海瑞进入公门的第一次亮相。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有骨气,但也是个“拗相公”,不好打交道,便送给他一个“笔架博士”的绰号。

但是,海瑞因此而声名鹊起。几年后,他被浙江巡抚看中,聘往浙江主持省试。能当一个省级的主考官,是读书人莫大的荣耀。海瑞只是一个乡试的举人出身,并没有朝廷金榜题名的进士头衔。浙江巡抚礼聘他前来主持阖省乡试,也算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了。海瑞因此也看重这个。但是到浙江不久,他就和巡抚大人闹翻了。其因是他要按照惯例自己出考题。巡抚大人岂肯让出这份权利,坚持说主考官只能监考,不能出题。其实,这种做法在当时已司空见惯,许多主考官乐得接受。毕竟,省试之后,考中的举人都会认主考官为“座主”,一时间多了这么多的门生弟子,等于在官场上有了一股忠于自己的势力,何乐而不为呢?海瑞偏不这样想。他说:“身为主考官而不能自出试题,这主考官岂不虚设?”他坚决不肯当聋子的耳朵。巡抚大人当然也不肯让步。相持不下,海瑞便将巡抚送来的聘金尽数退回,带着苍头(仆人)拂袖而去。后在其他官员斡旋下,巡抚任命他为淳安县令。海瑞接受了,自此算是真正当上了一名品级低下的行政长官。

浙江虽为膏腴之地,但淳安县却是个穷县。海瑞到县之后,就带着老苍头将衙门中的隙地开垦出来种麦种菜,以求自给,凡事节俭,绝不扰民。一天,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过淳安县,胡公子自恃乃父威权,开口向海瑞索要人夫差银。海瑞只以粗茶淡饭招待,并告之县里无人夫可供,若一定要,他这个县令就只好亲自当差,给胡公子当轿夫。胡公子一听,急咻咻走了,回去向胡宗宪告状。胡宗宪平倭有功,是深得嘉靖皇帝宠信的封疆大吏,平常也很骄横,因此就起了心思要治治这个不通人情的海瑞。这时,他听亲信汇报说,海瑞刚刚给老母祝寿,只买了两斤肉,便立即打消了念头。胡宗宪想,这样一个倔汉,招惹他有何意义?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仅此三件事,大家都知道官场有个叫海瑞的人,清廉而又板倔,公正却又迂腐。谁都愿意给他唱颂歌,但谁也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官当到这种地步,别人觉得他难受,但他自己怡然自得,没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

上书指斥嘉靖皇帝

中国古代官场的当道政要,对于海瑞这种人,尽管内心不大喜欢,但表面上还是要肯定他为楷模。海瑞虽然没有朋友,也没有后台,但作为官场的“花瓶”,点缀的必要,他还是不断地升官。嘉靖末年,他终于从淳安县令升任为户部的六品主事。从地方官变成了京官,这仕途不能说不顺利。

但是,当了京官的海瑞,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个性,仍然像过去那样嫉恶如仇,快人快语。如果说过去他得罪的只是封疆大吏,到京城之后,他更是将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嘉靖皇帝。

海瑞上书指斥嘉靖皇帝种种不端,这是他历史中最为光彩的一笔。吴晗据此而写成戏剧《海瑞罢官》,影响甚大。其实,这件事发生后的两个小故事,倒更有趣,不妨记录如下:

传闻公疏即入,世庙震怒。握其疏,绕殿而行。曰:“快抓住,莫教走了!”一宫女主文书者在旁窃语道:“彼欲为忠臣,岂肯走乎?”已而,召黄太监问之,黄曰:“此人极戾,朝臣皆恶之,无与立谈。昨此疏既上,其仆吓煞,已连夜遁矣。”上问:“何以处置他?”黄答:“彼欲以一死成名,皇上若杀他,正合他意,是成全他。不如置他于狱中,使之自毙。”上是其言,既而下旨:“这畜物有比干之心,但朕非纣也。”

世庙大行,狱典度海瑞必赦,预为联络。备酒肉至狱室款待。海瑞以为死期已至,略无惧色,大嚼之。餐毕欲赴刑。方知皇上驾崩,顿时痛哭失声,所啖酒肉,悉数呕吐。

海瑞上书骂皇帝,吓得跟了他多年一个老仆人都连夜逃走,可见此事的严重性。若不是黄锦太监,他纵有十颗脑袋,也都保不住。嘉靖皇帝对他可谓恨之入骨。可是,他一听说嘉靖皇帝驾崩,立刻哭得昏天黑地。尽管当时就有人讥讽他这是“作秀”,不是出自真心。但不管怎么说,中国文化中的“忠君”思想,使海瑞必须那么做,这不是海瑞精神的矮化,而是时代的束缚。

官与民对海瑞之死的态度

海瑞在监狱里坐了整整两年。嘉靖皇帝不死,没有人敢给他说话。老皇上一咽气儿,当时的首辅徐阶立刻就向新登基的隆庆皇帝建议,给海瑞平反复职,并官升三级。海瑞挂职在都察院,官衔是四品的御史中丞,出使应天府。应天府就是今天的南京,管辖苏州、凤阳等府治。古戏中所说的“八府巡按”,就是海瑞这个角色。

此时的海瑞,可谓名满天下。但他秉性不改,到江南履任,又弄出了许多令官场难堪的名堂。不到两年就干不下去了。他自己提出辞职。隆庆四年二月,朝廷将他改任为南京粮储督官,未及一年,又因与同僚相处不谐产生剧烈冲突,再次提出辞职。这本是一个姿态。但他的手本送到御前,没有一位大臣替他讲话,他也就只好怀着一腔怒气,回到海南的琼山老家闲居。两年后,隆庆皇帝去世,十岁的万历皇帝继位,张居正代替高拱担任首辅之职。但他在其执政的十年中,始终不用海瑞。

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对张居正进行了最残酷的清算。这时,又有人提出启用海瑞,万历皇帝首肯。于是在万历十三年,经由吏部安排,海瑞再次复官,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从这种安排来看,海瑞虽然复官,但并未受到重用,因为当时的中央政府在北京。

海瑞第三次复出,已经六十多岁了。两年后,他死于任上。同事王用汲清点他的遗物,除了自写的诗文,一点破旧的日常用品,财物方面只有几两碎银,可谓清贫到家。听到他的死讯,官民两方面的态度大不相同。官员中有不少人私以为庆,而老百姓则为之举哀,许多人哀恸不已,竟“罢市者数日”。海瑞出丧的那一天,他的灵柩抬出南京城经由水路运回老家,老百姓沿途设祭,数百里不绝。那场面实在感人。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