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保持队伍纯洁
影响队伍纯洁的因素很多,在调查中,22.9%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一些地方的党组织存在党员干部队伍不纯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党员干部监督不够”。从党员干部自身来看,由于个别党员干部放松了学习和自我要求,缺乏自律和自我监督,使得思想蜕化,行为出现偏差;从党组织的角度来看,个别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失之于松,失之于宽,甚至好人主义盛行,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问题事先不能有效预防、事后不能有力惩戒,损害了队伍的纯洁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保持党的纯洁性,保持党员干部的队伍纯洁,离不开严格的监督,要加强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并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监督合力。
第一,加强党内监督。从党内监督的对象看,应重点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是党内监督的对象,但由于“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在首要位置,权力大,责任重,因此,应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应突出加强对其重大问题决策权、用人权和经济责任等几项关键内容的监督。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配套制度,形成对“一把手”的全面监督体系。
从党内监督的过程看,应将监督关口前移,重点抓好事前监督。党内监督的过程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不可偏废,共同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监督整体。但相比较而言,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监督,都是待问题出现后或已经造成不良后果的亡羊补牢。事前监督则是一种积极监督,对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防范,对已有苗头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督导等等,力求防患于未然或将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从党内监督的层次看,应重点抓好同级监督。党内监督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下级监督,其中同级监督由于是领导班子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监察和督促,因而更直接、更有效,因为同级之间接触最多、最熟悉。落实同级监督首先要求领导干部端正思想,既要乐于接受监督,又要敢于打破情面监督他人;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第二,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指权力系统外的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和团体、新闻媒体等非权力化的监督,主要包括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两种形式。
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2]群众监督是监督体系中最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加强群众监督,首先要培养群众的监督意识,提高监督能力;其次,要完善群众监督制度,真正实现群众的知情权,扩大群众的评议权,保护群众的检举权,保障群众的自由与安全;最后,对群众反映、揭发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并及时向群众公布、反馈信息。
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和其他监督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载体多样、形式多样,内容公开,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社会反响强烈等。特别是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媒体形式,比如网上论坛、博客、播客、微博等都已彰显出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当前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一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舆论监督高度重视,理性对待。要重视舆论监督,并善于从舆论监督的意见和建议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善于利用舆论监督提供的信息或线索加强对违纪行为的治理和查处;要以开放的态度理性对待舆论监督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杂音”,不要躲避媒体、收买媒体、封堵媒体。二要学习和了解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类型、特点和传播规律,以平等的姿态主动与媒体沟通、交流,保持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良性互动。此外,还要加强立法,特别是将网络等新媒体形式的舆论监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摒弃官本位,保持作风纯洁
24.3%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作风上存在作风不正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官本位意识作怪”。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3]。以官为重的思想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有着漫长的历史。如今,虽然官本位滋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制度根源已不复存在,但官本位作为一种落后的价值取向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并影响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与行为。
官本位意识的严重危害,在于它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政治价值导向,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背道而驰,与党的性质、宗旨和长期形成的优良作风根本对立。它以官、以“上”为贵、为尊,致使部分党员干部认为手中的权力是领导赐予的,提拔要靠领导,只对上负责,唯上是听,唯上是从;对下则表现为官僚主义,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民众疾苦漠不关心,仅对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负责;“当官发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为保官、升官,可以置人民利益、长远利益于不顾,搞短期行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跑官、买官。官本位助长了官僚主义、个人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侵蚀党的作风乃至社会风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