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包容的政治功能

中国政治包容的政治功能

自2007 年亚洲开发银行首次提出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这一概念之后,它便迅速进入到中国, 并被纳入到了主流话语体系之中。 2009 年 11月,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倡导“包容性增长”。 2010 年 9 月 16 日,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他在致辞中充分阐述了中国对“包容性增长”的认识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要途径,并指出:“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这充分表明“包容性增长”理念已上升为中共的执政理念,它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

政治包容

正是在包容性增长在中国“热销”这样的背景下,“包容”一词也迅即成为热词,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表现出了对它的偏爱。例如,在 2011 年 11 月 2 日,北京市公布了由广大市民参与投票而确定的 “北京精神”,“包容”即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 2011 年11 月召开的中共上海市委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上,则把“包容”作为上海市文化建设的四个价值取向之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概和当下中国特殊的国情紧密相关。 我们知道,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也承认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例如: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发展不均衡;分配领域的不公正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二元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固化的矛盾并存;贪污腐败现象、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以至于政府公信力下降;社会风气不正,社会充满着怨气、戾气等不良社会心态,等等。而所有这些都是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背离的。 正因为如此,虽然“包容性增长”一词最初包含着更多的经济层面的含义,因而“包容”一开始也就更多地是指经济层面的包容,但是,它一经进入中国语境之中,便和中国的国情、党情发生了联系, 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发生了联系,因而“包容”也就具有了政治的内涵。

在这里,笔者仅就政治领域的包容(即政治包容)在当下中国所具有的政治功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从宏观政治层面看,政治包容可以增强我国政治体制的容纳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社会政治的和谐与稳定

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 恰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其实,这句话隐含着一个重大的社会背景,即我国处于一个急剧变迁的现代化进程中,而急剧的现代化进程不仅仅只是瓦解了原有的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经济秩序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经济增长,而且还使得原有的社会秩序、政治秩序也会发生变化。或者说,一方面是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出现社会政治领域的诸多乱象,例如,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诸多蕴含着不稳定、不和谐的社会背景之下,迫切需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为只有有了社会政治的和谐与稳定,才能有效保障经济发展的效益。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社会政治的和谐与稳定?

以色列政治学家 S.N. 艾森斯塔德指出:“现代化需要社会所有主要领域产生持续变迁这一事实,意味着它必然因接踵而至的社会问题、各种群体间的分裂和冲突,以及抗拒、抵制变迁的运动,而包含着诸种解体和脱节的过程。 因此,解体和脱节构成了现代化的一个基本部分,每一个现代和现代化社会都必须对此加以应付。 ”这也就是说,要避免社会冲突和分裂,关键在于一个社会能否产生容纳持续变迁能力的制度框架, 能否孕育出一些化解冲突的有效手段和机制。而这些方法和机制的目的就是:“用以处理这些不断变化着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协调、调节和整合的复杂问题。 ”那么,化解冲突的有效手段和机制即可以看作是政治包容。

在当下的中国,一方面,出现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利益的分化,形成了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等不同的利益群体, 这可以说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而且有时候这些矛盾和冲突又表现得十分剧烈。 如果任由这些矛盾和冲突发展,那么将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因此,为了不至于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在矛盾和冲突中两败俱伤,进而有损于整个国家的利益的情况,不仅在国家层面要创设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和机制,而且要求不同利益群体都要形成一种政治包容的价值与观念(当然,国家也有责任提供这样的价值与观念)。

在我国,所谓政治包容,是指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在利益冲突时,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彼此做出让步,以达到缓和矛盾的目的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是把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为前提的,以彼此间的相互宽容作为基本的出发点,根据社会共同体认可的规则,通过彼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的一种社会调节机制。政治包容作为一种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利益协调机制,体现出了基于政治智慧之上的主动性和坚持原则基础下的灵活性。 通过政治包容的方法与机制,不仅可以使不同的利益群体在彼此尊重和承认的前提下,在现实的政治体制的框架内, 经过谈判和协商而达成共识,从而避免动辄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情况出现,并达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矛盾双方和谐共存的目的,而且可以由此而彰显出政治制度的弹性,增强政治体制的容纳能力和适应能力。 这可以说是政治包容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有效的政治发展和政治变迁。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政治包容并不是退让放弃,而是一种明智的合作,是在充分尊重双方的基础上的理性选择,是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的一种政治宽容和政治气魄, 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良性润滑剂、 减震器、“镇定剂” 和调节剂。

二、从微观政治层面看,政治包容可以有效化解官民关系的紧张

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 微观政治领域发生了较为显著变化, 已经出现了一种不良的政治现象,即官民之间的关系紧张。可以说,官民之间互不信任,相互对立,甚至彼此敌视的情况在当下的中国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