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扁平化改革是大方向
城市应当是城市人的城市,而不是官僚的城市。
《中国经济周刊》:您提到,城市化、城市升级离不开城市体制改革,请问城市体制改革有哪些着力点?
郑永年: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扁平化改革是个大方向。城市应当是城市人的城市,而不是官僚的城市。以新加坡为例,人口600万,只有一级政府。中国同样规模的城市,有四级政府。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有比较好的实践经验,只有区一级政府,下面设置派驻机构。
同时,还要考虑取消城市内部的各种非行政组织的行政级别,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城市升级,还不仅是机构的改革,还应当提升城市的附加值。在欧洲,城市越古老,附加值越高。而中国有些城市,很自豪地说我有几千年历史了,可是谁也看不到几千年历史的痕迹。有些城市只有现代化,没有传统;只有文明,没有文化。这就是城市简单扩张的结果。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粗放的城市化,城市化要精细,从细节上入手。
《中国经济周刊》:如您所说,我们有些城市是官僚的城市,政府对城镇化的过程大包大揽,过多地干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郑永年:一定要搞清楚,城市化的主体是谁?在中国,城市化的主体是官员,是政府。城市化是政府规定的城市化,是政治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在有些官僚主导的城市化过程中,人为地现代化,不照顾传统,不仅没有创造城市文明,反而在消灭城市文明。
在成功的城市化经验中,城市化的主体是市民,是民营部门。在城市建设中,总体规划应该是“小政府、大社会”,“强政府、强社会”。而我们现在有些城市是小城市、大政府,社会能量很弱。当然,这跟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关。西方的城市,是指人居住的地方。而中国的城市,以前叫城池,是衙门,是官员居住的地方。现在这方面的痕迹还有。
中国很多地方都是“有城没市”,没有人气,甚至是空城。“城”可以造,大楼可以造,但“市”造不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城市化的过程没有以人为本,“人”字写得太小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