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第一书记”——沈浩(2)

永远的“第一书记”——沈浩(2)

扎实苦干 开拓进取

从2001年开始,安徽省委先后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单位,分三批选派120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每批任职三年。而沈浩,是他们中唯一连干两任的人。

六年,在一个人生命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时光,而沈浩却用这短暂的人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理想和追求。

刚一进村,沈浩就用30多个日日夜夜,起早贪黑将全村100多户走访了两遍。最终,他把小岗村的发展路径归纳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

六年时间里,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他带领乡亲修路打井、推塘筑坝;为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他带领百姓盖居民小区、建敬老院、成立幼儿园、修文化广场;为转变“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观念,他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和“大包干”带头人到大寨、南街、华西等名村考察学习;为发展特色农业,他带领村民扩大优质葡萄种植面积、搭建179个双孢菇培植大棚;为发展旅游业,他带领村干部兴建大包干纪念馆、办农家乐,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办好工业园,他说服群众搞土地流转,四处招商引资、引进工业企业。

他将刚刚来时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人心涣散的村,转变成人均纯收入6600元、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的新村,改变了小岗“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跨不过富裕坎”的状况。

“这个省里来的年轻人真不简单,真是来为咱大伙儿干实事的,我们信得过他!”一个最初被认为是来“镀金”的选派干部,用自己的扎实苦干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悄悄在私下签订的“包产到户”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8年后的2006年底,和31年后的2009年9月,这一幕又两次在小岗村上演。小岗人第一次按手印,是为了吃饱饭而“要地”;这两次按手印,是为了致富而“留人”。

“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2008年9月30日,到小岗考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得知沈浩是在圆满完成三年选派工作后,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书记时,握着沈浩的手郑重地说。

在沈浩事迹的感召下,近期,安徽省有六名干部主动要求到农村基层工作,其中有三人要求到小岗村接沈浩的班。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