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改革路线图分析

李克强改革路线图分析

三大议题占据了李克强改革路线图的首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长远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农业现代化和营改增。行政体制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改革的思路相对清晰,而财税改革将会进行到怎样的深度,目前还难以判断。

改革路线图

由总理召集,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是中央政府议事的重要形式。一周一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府既设置主动的改革议程,同时也应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领域的现实挑战,研究应对策略。观察国务院常务会议是分析中国中央政府工作的重要通道。

2月20日,温家宝政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象征性地研究了房地产调控工作。将近一个月后,直到3月18日,新一届政府开始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从3月18日至6月16日,国务院总共召开了1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这些会议,也可以观察新一届政府的重点改革议题及工作重心:他们是否在致力于推动承诺的改革目标?突发的事件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进程?什么样的议题处于初期的核心改革议程?等等。

先来进行资料梳理(括号内代表副议题):

三月份(两次):政府职能转变(及修改国务院议事规则);政府重点工作分工(未公布细节)。

四月份(四次):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营改增试点(及禽流感);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及部署下阶段工作;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及取消下放71项行政审批)。

五月份(三次):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及再取消下放一批审批);农业生产市场供应及价格;灾后重建(及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月份(已召开两次,未完):安全生产;大气污染(光伏产业)。

从上述的会议议程看出,11次会议,其中四次属于综合性的部署和规划的会议;两次和农业有关;三次为应对突发事件(其中两次与地震有关)而举行。

如果从副议题来看,三次为专门应对当时的热点问题而设置,如禽流感、光伏产业和大学生就业问题。

正如李克强在4月24日政府常务会议上说,会议强调,政府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围绕大局,统筹兼顾。要在及时高效、科学有序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的同时,继续抓好稳增长、推改革、促升级等各项重点工作。

这意味着,他非常清楚,政府不仅仅是要被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公共领域突发事件,还必须要抓住自己的核心工作,推动改革。因此,即使在主议题为灾后重建问题时,当天还讨论取消行政审批的副议题。

对于突发事件,如果没能寻找根本的解决方法,没有带来震撼性的反思,那么其应对策略不过是老生常谈的手段,只不过是提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层面来协调,三个月以来,应对禽流感、地震、光伏产业、大学生就业等议题均是如此,这些问题都是当期热点,但又没有带来根本性的反思,或形成政策的创新。当然,本文暂且也把大气污染作为一种应对策略的会议,而不是长远策略的会议,虽然这次会议区别于上述议题,产生了更多的创新举措,如构建各省市区的环境整治目标考核体系、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等等。

那么,除去被动应对的突发事件,笔者的分析更关注主动设置的改革议题——这也是最能体现李克强执政风格和思路的会议。虽然,目前作这样的分析尚早,毕竟新政府执政才不到半年。

但是仍可以以此窥视政策层的动向。显然,三大议题占据了李克强改革路线图的首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长远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农业现代化和营改增。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