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怎样提供安全感

城市,怎样提供安全感

记者:封寿炎

访谈嘉宾:滕五晓(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要在理念上充分意识到城市的高风险性。要以系统性举措,去应对城市体系的高风险

解放评论: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多起安全事故。究竟是偶然,还是意味着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已进入事故高发期?

滕五晓:每起事故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诱因,但在这种偶然性的背后,存在共同的根源,那就是城市体系的高风险性,以及城市社会的脆弱性。高风险性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现代城市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体系。一个子系统、小环节发生问题,很容易引发各系统连锁反应,因此蕴含着系统性风险。其次,城市面临着多风险的叠加累积。包括自然灾害的风险、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公共卫生风险,以及在多元化过程中潜藏的社会安全风险等。再者,城市对风险也有放大效应。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人口的高密度,使得事故破坏力增强;人际和媒介传播,进一步放大事故的社会影响。通过这些频发的安全事故,城市社会的脆弱性,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感知。

要以系统性举措,去应对城市体系的高风险,这比单起事故的救援善后要重要得多。

解放评论:面对城市公共安全的挑战,我们往往只能做“救火员”和“事后诸葛亮”。这暴露了怎样的问题?

滕五晓:应对公共安全挑战是系统工程,包括科学研究、法制建设、政府治理、国民教育等。2003年非典爆发后,我国加快了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但是对于究竟该有多少投入、谁来做(责任主体)和怎么做(工作方法),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今天,我们要在理念上充分意识到城市的高风险性。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在此间工作生活的每一个市民来说,城市首先要为他们提供安全感。为此,必须注重城市各系统均衡协调发展,不能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安全性。打个比方,一辆汽车如果只注重动力系统而忽视制动安全系统,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解放评论:放眼全球,城市公共安全其实也是共同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在未来这的确不是一个轻松的命题。

滕五晓:每座城市面临的风险不同,其表现当然也不尽相同,因此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安全模式,也没有可供全盘照搬的现成经验。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做法,主要注重两点:一是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明确政府、企业、社会、民众的职责。每个层级都建立相应责任评估、考核和问责机制,确保责任落到实处,共同承担风险。二是在市民中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因为每个老百姓都是一道安全防线,如果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消除大量安全隐患,就能使安全事故少发生甚至不发生。而即便事故发生了,他们也知道如何应对,从而有效避免事故造成的恶性后果。

只有充分准备,才能为城市安全架起“金钟罩”;也只有未雨绸缪,城市方能更加安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