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砸文物,故宫安保一捅就破?
众所周知,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还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拥有180万件文物藏品,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关方面对文物的安保,竟如此中看不中用,安防玻璃徒手就能轻易砸碎。难道真不怕故宫的文物丢失吗?难道管理方对此竟可以心安理得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堂堂的故宫博物院,面对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竟然连窗户的玻璃还是普通的家用玻璃,到底是没有经费安装防砸玻璃呢,还是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呢?按理说故宫不缺安保的费用,面对每天川流不息的参观人流,即使不向国家伸手,仅仅用门票收入,故宫应该也能负担得起安保的费用;经费没有问题,只能说明故宫博物院的管理者缺乏对国家文物的责任意识,缺乏保护文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说白了,是一种不作为。
人们常说安保最重要的就是防微杜渐和举一反三,那么故宫博物院做到了吗?2011年5月8日故宫被盗案中,犯罪嫌疑人石柏魁的作案过程,也曾有“砸玻璃”的细节,据石柏魁交代,他打碎了诚肃殿的后窗玻璃,进入殿内展厅盗窃,随后逃走。此事的发生,当时就令人们对故宫的安防一片哗然。事后故宫方面表示要加强安保措施,为何至今还是采用不堪一击的普通玻璃窗子呢,难道引以为戒和防患于未然仅仅是说给别人听的,于己无关?
从官方和社会的呼吁来看,不管是政府还是人大代表乃至老百姓,都对此前故宫博物院的安保表示了担忧和希冀,近年两会上,不断有委员和人大代表提案,认为急需在国家层面制定《故宫保护条例》,以缓解故宫在文物保护、古建维护、观众安全等方面的压力,从法律上保护故宫才最有力量、最有效,也最能够获得执行力,用法律保护故宫不但重要而且可行。不久前,媒体报道了《“平安故宫”工程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的消息,而犯罪嫌疑人两次轻易就能够击碎故宫的玻璃窗也倒逼《故宫保护条例》和《“平安故宫”工程总体方案》能够早些落地,变成实实在在的执行力和紧迫感。
故宫玻璃“易碎”,因亡羊未补牢
翊坤宫因是电视剧《甄嬛传》中“华妃”的寝宫而为人熟知,发生了这件事后,有网友就调侃说:翊坤宫的东西都敢砸,不怕华妃娘娘赏你一丈红吗?
戏说总归是戏说,现实中的该案最值得关注的点,其实不在于过激行为本身,而是在于:故宫的玻璃为何那么容易被砸碎?要知道,在过去的两年里,故宫经历过很多的“门”事件,比如“盗窃门”“错字门”“会所门”“文物门”等。巧合的是,2011年5月8日发生的故宫“盗窃门”,石柏魁的作案过程也有“砸玻璃”的细节,当时安防界一片哗然。两年过去了,为什么故宫安防体系还是那么落后,以至于经不起游客愤怒的拳头?
具体到个案,游客过激愤怒之举导致的危害尚小,可要是被“有技术含量”的江洋大盗们盯上,又该如何保护故宫文物?事实上,诸如“平安故宫”之类的行动,国家这些年也没少掏钱——保护故宫文物的玻璃,为何还是如此脆弱不堪?
故宫玻璃那么容易被砸碎,这当然只是一个安保细节,可这一个细节,就足以让人对故宫文物安全产生担忧。连一块玻璃的事情都做不好,其他的安防设施就一定能做好吗?游客徒手击碎故宫玻璃致文物受损事件,无疑再次给故宫安防提了一个醒——这是一张黄牌警告!故宫安防还有多少安全隐患?如果亡羊了都不补牢,再次亡羊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启示与思考】
玻璃碎了,可以重新安装;文物损坏了,或许还可以修复;但是公众的信任失去了,又该如何弥补回来?
身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还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拥有180万件文物藏品,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的故宫博物院,面对文物的安保,竟然一再被质疑。两年前故宫盗窃案中,“砸玻璃”细节就曾被提及过。事后故宫方面表示要加强安保措施,为何至今还是采用不堪一击的普通玻璃窗呢?有些车玻璃子弹都击不穿,故宫的玻璃一巴掌就打碎了。故宫方面提出的“引以为戒”和“防患于未然”,仅仅是说给别人听的,于己无关吗?故宫不能总是“亡羊”才“补牢”,但是这些年故宫已经发生过多起“亡羊”,却始终连“补牢”都没有完成。这怎能让公众放心?
另一方面,文物保护的不堪一击,不仅仅是一扇易碎的玻璃窗。文物保护的责任,也不仅仅是故宫自身,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如果故宫可以全力以赴去规范工作人员接触文物的每一个流程,加强安保,笔者认为其责任基本上已尽到了,那么剩下的就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不破坏文物,不乱涂乱画乱摸,参观有序不推挤,这是对每一位参观者最基本的要求。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都是一段记忆,都是不可再生的。万一损坏了,那就是一段历史的丢失,不可弥补只留遗憾。中国只有一个故宫,世界只有一个故宫,为后代留一个保存完好的故宫比现在需要旅游收益和旅游经济更重要,也更有意义。沉睡的故宫也该从一再发生的安保事故中醒来了,别让我们老是为此捏着一把汗。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