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座驾靠借”成为一种潜规则

警惕“座驾靠借”成为一种潜规则

针对此前媒体报道“河南郏县煤炭局借私人矿主轿车7年未还”一事,郏县纪检委6月19日向记者通报称,经纪委调查,媒体报道情况属实,纪委已对郏县煤炭局现任局长李文英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并责令煤炭局归还车辆,并给车主适当经济补偿。对郏县煤炭局原局长王荣昌、原副局长管朝斌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6月20日 中国新闻网)

“有借有还”那是自以为?常言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谁都知道“有借有还”,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它是建立在诚信的基层上,靠的是相互的信任,还有真挚的情感在里面。可是,现实中,却并不一定都是这么回事。因为,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有借无还”或是“有借不换”。不值钱的东西,借了不还也就算了,大不了下次不借了。但是,若是你心爱的东西呢?若是贵重的东西呢,如价值几十万的轿车呢?别人借了不还,你是什么滋味呢,你又该如何处理?当然是催还了。但是,有的东西借出去了,你还敢催还吗?特别是对方大权在握,掌握了你的重要“命脉”,你敢天天催还吗?

领导借车成了一种潜规则?大家都知道,什么级别的领导配备什么档次的座驾,那是有明文规定的。但是,有的领导级别不高,权力不小,按规定要么不能配座驾,要么配备的座驾档次太低。这让领导很没有面子,与身份地位不匹配,怎么行呢?所以,有的人就抓住了领导的心理,投其所好,主动将豪车送上,领导也心领神会,彼此都懂得起,没人问起,就舒适地享受,有人来查,反正是借的,还回去就是了,既不是领导受贿,也不是别个行贿,大家都安全,皆大欢喜。如果遇上有求于领导的人,要找领导办事的人,却又懂不起的人,领导一般不出面,叫下面的人稍微暗示一下对方,对方还能说不,还不乖乖地把车送来?

当座驾成了权力的傀儡。试想,你要不是别个的上级主管单位,掌握了别人谋生的“生死大权”,别个会如此慷慨地将车子借与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凭空掉馅饼。然而,针对借车一事,有的领导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却又变着法地干得不亦乐乎,这其实是一种赤裸裸的故意,一种毫不遮掩的霸道,一种权力至上的膨胀,一种对党纪国法的有恃无恐。为什么呢?因为权力可以制造各种利益,而权力却没有得到有力监督,让建立在权力基础上的借车成为监管的真空,最终导致借车不还的代价太轻,几乎没有代价,必定会助长借座驾之风。座驾不该是权力的象征,更不该成为权力的傀儡。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