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是为人民造福
冯 俊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首先,国家富强是实现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幸福并非单纯是收入和财富增长的正相关,但人民幸福也需要以财富增长和国家富强为物质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这是中国梦和人民幸福最坚实的物质基础。现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还不算高,与富裕的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中国经济日益成为全球发展的“新引擎”,但面临的环境压力、资源瓶颈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要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其次,人民民主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政治保障。
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也才能使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和幸福。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清醒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把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执政为民的最高评价标准。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再次,文明和谐社会是实现人民幸福的精神文化家园。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中国梦和人民幸福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培育和谐发展的环境。要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大力提倡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宽容谦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创造人类生产生活的良好生态环境。
第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民幸福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人类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承载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终极价值目标的阶段性任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是在具体的发展环境中逐步走向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愿景,也是人民幸福的最高目标。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林平忠
在向中国梦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军队必须始终瞄准强军目标,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首先,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梦包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国家的发展强大包含着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涉及富国与强军的辩证关系问题。历史证明,只富国不强军,国之不强;只强军不富国,军之不存。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经济上并不逊于欧洲列强,但现代军事落后,导致其无力抵抗外敌入侵,致使中华民族陷入沉重的苦难和危机。而不顾国情和国力片面注重强军,把绝大部分国家资源投入军备扩张,也容易忽视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建设,导致经济停滞、民怨沸腾、国家解体。
其次,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是基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安全只能靠自己来维护,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潮流的选择。但和平发展并不意味没有战争,也不意味可以坐享和平,更不意味可以放弃武力;相反,只有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有效促进和平发展,守住和平发展底线。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而发展必要的军事力量,既是我国作为主权国家的正当诉求,也是坚持和平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再次,建设强大的国防和军队,是基于我国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改革的攻坚阶段,国家利益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安全保障。特别是从国际环境看,我国所面临的安全环境日益多变,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要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始终铸牢坚决听党指挥这一强军之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我军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目标为目标、以党的任务为任务,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头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不断提高军队党组织战斗力;始终坚持任人唯贤、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确保军队永远掌握在听党指挥的人手里。
始终聚力能打仗、打胜仗这一强军之要。必须始终坚持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推进部队全面建设;始终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始终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始终坚持抓好部队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坚决剔除各种“和平病”,做到不懈战、不惧战,不断激发官兵的精气神。
始终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一强军之基。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治军带兵的特点规律,进一步完善军事法规和政策制度,不断提高军队法制化建设水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必须结合新时代的官兵性格特征和信息化战争特点,不断探求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管理部队、抓好军事训练的方式方法,着力抓好基层部队建设,培养部队严守纪律、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良好作风。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副主任、教授)
三个自信背后的三个自觉
王国平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表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背后的自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共同需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背后存在着三个自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性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选择、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极汲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实现形态。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趋势性的社会形态选择,反复被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发生和广泛展开的实践所验证。资本主义制度内生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恰恰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前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又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持续的活力,铸就着新制度竞争和发展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主要基于如下判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历经曲折、坎坷,艰苦探索而概括形成了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有机统一,并被实践反复证明具有光明前景的创新型社会形态。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内容无一不是基于30多年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产物。
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进程中,人类文明成果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然而,若从最集中并具有典型价值的角度去判断,发展文明、生态文明和人性文明这三者更具有代表性。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制度形态,其适应性、优越性必须体现为与人类文明尤其是三大文明的对接、吸纳和优化。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同样如此。
就发展文明而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伴随的经济社会实践,是世界相应阶段发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表现为“中国制造”的经济发展领域更显突出。从世界角度看,至少带来三大收益:其一,产业提升。垂直专业化分工链中的高端不断向上拓展,从而带动产业层次整体持续升级。其二,消费者获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获益主要体现在用更少的投入获得同量甚至更多的消费福利。其三,世界经济秩序的重要承载者。“世界离不开中国”就是最直白、最通俗的解读。从国内发展看,“中国制造”意味着改革开放的直接成果。改革开放使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给型发展状态步入WTO框架下的世界经济平台,“中国制造”则是主要参与形式。
生态文明其实是发展文明的必然产物。人类在发展文明追求、实现过程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质量提升的需求愈来愈高,但生态压力却日趋增大。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以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为标志的生态文明需求相继诞生并逐渐成为全球性追求。为此,我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概括为5个方面,其中就包含生态文明建设。
人性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和基础。这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的不断提升,即人性化、人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性化涵盖追求福利、崇尚自由、乐于赞誉和珍惜生命等等;人权是人的利益实现与发展需要在法律上的实现形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则是人性化的理想境界及其实现的最高阶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其核心价值。实际上,人性文明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正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最早提出,并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根本的终极追求。因此,人性化、人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主线和核心价值,是人类文明的经典和结晶。
综上所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理应植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性取向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极汲取。坚持三个自信,深度拓展三个自觉,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持续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