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倒逼银行告别“野蛮生长”

“钱荒”倒逼银行告别“野蛮生长”

摘要:和往常“有求必应”不一样的是,这次央行“稳坐钓鱼台”,不急于出手,似乎在彰显管理层“铁血纠偏”的坚定态度。而银行此波“钱荒”的原因,众说纷纭,其实无论如何,银行都到了告别依靠利差粗放型“野蛮生长”的时候了,转型升级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刻不容缓。

和往常“有求必应”不一样的是,这次央行“稳坐钓鱼台”,不急于出手,似乎在彰显管理层“铁血纠偏”的坚定态度。而银行此波“钱荒”的原因,众说纷纭,其实无论如何,银行都到了告别依靠利差粗放型“野蛮生长”的时候了,转型升级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刻不容缓。

近年来,一面是广义货币存量屡创新高,一面是银行“站着挣钱”,利润令人眼红。同时,在投资者得到的股利回报远低于其付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还不断地在资本市场融资圈钱。银行业的怪现象,让马云也忍不住“炮轰”:金融是为外行人服务的,不是自己圈里自娱自乐、自己赚钱的。

经济放缓,银行业却“暴利”风景这边独好,但银行业的“暴利”结构却让人忧虑,“暴利”一是来自“贷款规模”的大利差盘剥,占到了80%以上,二是各种名目的收费,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在盈利模式单一的情况下,银行利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存贷业务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导致小银行都往大银行发展,同质化严重。

粗放型“野蛮生长”,银行便想尽一切办法把本年度的“贷款规模”做大,于是每到年中和年末,银行就会习惯性地出现“钱荒”。而在“钱荒”的背后,是银行布局的不均衡,纷纷涌往经济发达地区,缺钱的地方没有钱;是银行贷款的不匹配,大企业贷款用不完,没人愿意给小企业贷款;是银行业务的不持久,利润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巨额呆账、坏账危机。

在“路径依赖”之下,银行的转型升级必须通过倒逼的机制。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如果银行一喊“钱荒”,央行就大幅注入流动性,不仅对引导资金从金融体系流入实体经济、从偏爱大企业到热爱小企业,作用甚微,而且还会助长资金的自我循环和旧的增长模式延续,进一步加剧资产泡沫和实体经济结构失衡。因此,这次央行坚持紧缩的态度,难得的“见死不救”,是完全正确的,应该获得掌声,更应该坚持到底。

面对“钱荒”和央行的“冷漠”,银行必须吃一堑长一智,抛弃流动性永远宽松的幻想,改变思维模式,要加强各类影响因素的研判,改进自身的流动性管理;更要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加快调整自身的盈利结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