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检察长”张宝忠

“百姓检察长”张宝忠

核心提示:近年来,凤县人民检察院先后荣获“全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 “宝鸡市先进检察院”、连续6年获得县岗位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回到单位,已是凌晨6点,张宝忠顾不得休息,亲自提笔给县委汇报事件处置过程和处理建议,事件很快得以解决。

近年来,凤县人民检察院先后荣获“全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 “宝鸡市先进检察院”、连续6年获得县岗位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干警们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检察长张宝忠的艰辛努力。他上任这7年,用“翻天覆地”这个成语来形容凤县人民检察院的变化一点也不夸张。

2002年冬,刚办结宝鸡市渭滨区一桩震动全省的受贿案,张宝忠突然接到组织任命,来不及和亲人朋友们告别,就匆匆赶往位于秦岭腹地的凤县,就任该县检察院检察长。

巍巍秦岭被银装素裹,一路上能看见的除了山还是山。张宝忠陷入到沉思中,回想起自己在反贪一线冲锋陷阵的难忘时光,耳边响起临行前领导殷殷嘱咐:“你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新的战场:该院是宝鸡市年终考核倒数第一、全省帮促院、基础设施(“两房建设”)最差院。”

破旧的办公大楼和涣散的士气是张宝忠对新单位的第一印象。连续几个晚上,他为此而失眠,脑子里酝酿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改变现状,激发干警斗志昂扬的士气。深思熟虑之后,张宝忠决定点燃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机构改革。

经过连续十五天的组织策划、学习动员,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给院里的各项工作注入生机,无精打采、人浮于事的工作状态很快得以改观。“那年冬天自己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抓业务转向抓全盘,压力前所未有的大,每晚都在思考怎样改进院里的各项工作,常常是整夜难寐。”张宝忠回忆说。

2003年初春,一场“非典”席卷全国,山城凤县也难逃此劫。人心惶惶中,张宝忠要求全院干警要坚定信心,冷静面对,同时强调一定要把各自的工作做好,绝不能有丝毫放松。为了和大家共渡难关,他连续几个月没有回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带领全院干警制定争先进位的奋斗目标,确定一个中心、两个提高、三项改革、四项任务的工作思路,抓规范化管理,夯实基础,以提高全院综合实力。

办案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办案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案件线索越来越匮乏;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查办职务犯罪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建院以来,凤县检察院还未立办过一起党政机关人员职务犯罪案件,2001、2002两年未办理过一起渎职侵权案。针对案件线索少、成案率低、查办案件工作被动的实际,张宝忠积极研究策略,整合办案资源,优化人力组合,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尤其大要案上,更是靠前指挥,排除阻力,顶住压力,和干警们一起夜以继日、摸爬滚打,为成功地突破大要案和疑难案件提供了强有力地领导保障,很快使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一举查办了县文教局副局长王某受贿案、县公安局龙口派出所所长钟某某非法拘禁案。通过这些案件的查办,有力地震慑了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扭转了全院工作滞后的局面。

2004年夏,素有“避暑胜地”之称的凤县出奇的热,张宝忠的心里更“热”。看着不远处轰隆隆工作着的挖掘机,张宝忠高兴地合不拢嘴。为了尽快改变办公条件,他多次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资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新技侦大楼开工了。

在建设大楼的同时,张宝忠继续狠抓全院各项工作。当年,院里工作由全市最后一名跃居前列,被评为宝鸡市先进检察院、“市级文明单位”、凤县岗位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

2005年秋,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总面积2200平方米技侦大楼建成,规范化的办案区,人均一台电脑,每个科室一部数码相机、一台打印机,办公条件落后的现状彻底改变,执法条件极大改善。凤县检察院“鸟枪换炮”。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张宝忠深知,只有不断提高干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才能使队伍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适应检察工作的要求。他在院里开展了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干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执法观,凤县检察队伍空前团结。

2006年的一个周末,绵绵细雨下了整整一天。午夜十一时,张宝忠的电话忽然急促地响了起来。温江寺乡几十名农民因为某企业占地污染事宜得不到解决而堵住了交通,导致来往数百辆汽车无法通行,县委决定抽调公检法系统人员前去劝解疏散。放下电话,张宝忠立即召集全院干警紧急集合,奔赴现场。

张宝忠将检察干警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做老百姓的工作。干警们苦口婆心的向老百姓陈述利害,张宝忠更以一个老党员的党龄保证及时反馈并妥善解决大家的要求。直到最后一个老百姓离开,大家悬吊的心这才放下,此时,每个人的身上早已被雨水浇透。

回到单位,已是凌晨6点,张宝忠顾不得休息,亲自提笔给县委汇报事件处置过程和处理建议,事件很快得以解决。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