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注重空间系统的开放性及与周边区域的协调性:强化与上海的分工与融合,推动与苏中地区的空间联系和一体化发展,率先推进宁镇扬同城化,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以及加强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合作,进一步放大苏南地区对泛长三角乃至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轴两区”空间格局的形成,涉及城镇体系、产业空间、基础设施、城乡关系、生态环境和区域管治诸多方面,要据此调整现有发展思路。
第一,需要进一步完善多中心城市体系,打造宁镇(扬)和苏锡常两大中心,培育江阴、张家港、常熟和昆山成为次中心城市,同时依托沿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学城、科技城、慢城等培育一批地方性中心。第二,需要构建合理分工协作的产业空间组织网络,构建以集成商为核心,联系创新源、创新成果转化生产和市场营销运营的创新网络空间。第三,需要保障人流通达和信息通畅的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为主体的通勤化交通网络,强化空港、海港、高铁站点等重大交通枢纽和对外高快速路网建设,建设大容量、广覆盖的信息网络,打造“数字苏南”。第四,需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推动城乡人口与土地等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明晰城乡分工,保护乡村特色和文化生态功能,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统一建设与管理。第五,需要重塑优越生态环境和打造宜居空间,重点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构建区域生态绿道健康网,推进水、大气、土壤、噪声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保护秀美山川与洁净水体。第六,需要加强区域管治与协调,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进行差别化资源配置,调整区域发展政策及考评机制,构建管治协调机制,按照统一标准打造集人才、科技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平台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